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科技 >> 正文

“创客”刘肖:为自闭症儿童打造“暖男”机器人

《北京周报》记者 陈姌  ·   2015-11-1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海归;机器人;科技
打印
纠错

  海归、创客、机器人众筹项目发起人。几重身份叠加在一起使25岁的刘肖在90后群体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刘肖于2013年前往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留学期间,她结识了谢斌和卢青——两位日后共同回国创业的合伙人。33岁的谢斌在法国生活了14年,通信工程师,对机器人技术特别感兴趣;30岁的卢青在英国完成学业,曾是中兴公司的工程师,大学时已有两项发明专利。

  2014年11月,在谢斌的带领下,刘肖参观了法国阿尔德巴兰(Aldebaran Robotics)公司的巴黎总部,第一次接触到了NAO机器人。

  “我以前对机器人没什么概念,觉得离自己的生活特别远。但在看到了NAO之后立刻被它丰富的人工智能震撼了,而且发现机器人并不是印象中的冰冷机器,也可以温暖、可爱,让人想亲近。”刘肖回忆道。

  NAO是开放式的自主机器人,具备人脸识别和智能互动功能,工程师可以对其进行软件的自主研发和编程,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仿人机器人之一,全球共有7000多台NAO机器人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0所知名院校及实验室。

  在参观过程中,刘肖和谢斌了解到NAO机器人对于辅助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很有效果,已经被用于全球20多所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学校并且有过成功治疗的案例。

  “当时我们就决定把NAO带回中国,组建自己的团队研发软件,想为中国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刘肖说。“我们知道这并不容易,只是希望机器人从此以后不再是个冰冷的壳体,而是可以被用于完成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暖心之旅启程

  正是那次参观彻底改变了刘肖的职业规划轨迹。按照原计划,她毕业后应该会像身边的同学一样去一家500强公司做一名职场新人。

  2014年12月,刘肖和合伙人来到深圳,成立了深圳第四家创客空间——开源创客坊公司,首个项目就是“机器之心”特殊儿童康复计划,利用NAO辅助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缩写为ASDs)的特征有如下描述:“交流技能和社会交往以及有限的反复性行为模式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这种情况造成的残疾可以是终身的。新出现的证据表明早期干预可改善结果。”2007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62/139号决议,将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宣导日。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自闭症谱系障碍及其他发育障碍会议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每10000人中就有62人患有ASDs;儿童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160。

  刘肖表示,“机器之心”区别于其他创业项目的特色之一就是将科技与公益相结合。作为国内首个利用机器人辅助自闭症康复治疗的团队,“机器之心”通过将近半年的专家咨询、实地走访、科研攻关和方案设计,以NAO机器人为硬件开发了一整套适于辅助自闭症儿童康复教学的机器人智能应用平台,使机器人可以对自闭症患儿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或小组教学。

  具体来说,智能应用平台利用远程控制技术使医师和患儿父母在不懂技术、无需编程的前提下自行控制机器人。通过对父母或医师的声音采集使NAO发出令患儿产生安全感的声音指令;将目前最权威有效的自闭症“ABA行为疗法”部分植入NAO,使医生与机器人对患儿的治疗得以同步;设计开发“跟我学”互动模仿游戏,利用NAO将人际交往中的动作一一分解教给患儿,以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我们项目的出发点就是利用高科技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帮助自闭症患儿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目前看来,孩子们在面对机器人的时候反应是非常积极的,”谢斌说。

  “机器之心”团队的实地考察地点是金色年华特殊儿童干预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4年3月,是深圳最早成立的民间专业自闭症康复机构之一。“孩子们对机器人感到很新奇,能诱发他们社交的主动性,”中心社工王静说。

  2015年5月25日,在深圳金色年华特殊儿童干预中心接受自闭症治疗的昊昊(化名)在刘肖的指导下,与机器人进行球类游戏互动。(王静/摄)

 

    几次考察走访接触下来,不少自闭症患儿已经认识刘肖了。“其中一个4岁的小帅哥飞飞(化名)直接坐在我怀里;另外一个7岁的男孩还抱着我说‘机器人’。虽然发音比较含糊不清,但却让我非常感动!”刘肖说。

  经过将近一年的运作,刘肖和谢斌都认为项目的难点在于验证疗效,即人工智能技术、医学理论以及现实应用这三者的结合是否达到预期。例如,医师要求的机器人能够单独与患儿互动,通过技术努力已经实现,但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患儿是个不可控因素——人机互动容易被患儿打断(把机器人推倒或当作大玩具摆弄)导致治疗无法继续。因此必须拿出一套新的解决方案,使医师和机器人配合或是更换体积更大且不易被推倒的机器人,等等。

  “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疗效开发验证。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谢斌说。

12下一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