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亿利资源集团等7家富有影响力的中国民营企业在北京宣布共同组建了“绿色清洁能源联合投资企业”。(本网记者 缪晓阳摄)
开拓沙漠生态新经济
库布齐沙漠的沙丘在不断地移动,为了保住这条走出沙漠的生命线,王文彪带领全体员工在穿沙公路两侧的沙漠上播植草木及药材,在大漠深处筑起了一条长65公里、宽4公里的绿色长廊。
20多年来,亿利资源集团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库布齐沙漠的生态建设,累计投资近20亿元,在飞鸟难越的沙漠中修建了多条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绿化沙漠 4000多平方公里,控制沙化面积近10000平方公里,为中国北方构筑了一道全长240多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城”,有效遏制了沙尘暴,保护了周边城市的生态安全。
在绿化沙漠、改善生态的同时,亿利人也发现了沙漠的经济价值。“我们并不是一味地投资,搞公益性生态绿化,还要利用沙漠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变沙害为沙利。”王文彪说。
亿利资源集团积极寻求“由输血到造血、由被动到主动、由劣势到优势”的治沙模式,着力发展沙漠生态新经济产业。首先以沙漠甘草种植和制药产业为突破口,现营业收入已达 30亿元/年。“通过多年的勘测、调查,发现有一些只能在沙漠这种极端环境下才会生长的可贵资源,比如药材,主要以甘草为主。我们通过人工培育,扩大繁殖,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之间实施了‘百万亩甘草防沙护河工程’,既发展了沙漠绿化,促进了沙尘暴治理,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王文彪说。
此外,亿利资源集团还发展了沙漠七星湖生态旅游产业,年接待高端游客20万人,并开拓了沙漠生物制气、制油、制碳等产业,实现了 “生态与生计兼顾,治沙与致富并举,绿起来与富起来结合”的多赢格局,成为中国民营经济防沙绿化、沙漠产业开拓和沙漠整体扶贫开发的一个典范。
“通过我们在库布奇沙漠的实践可以看到,沙漠是可以绿化的,也是可以利用的。” 在今年两会上,作为政协委员,王文彪的提案有关荒漠化防治,他说:“整治荒漠化土地不仅可以绿化国土,改善生态,扩大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吸收社会资金,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可以说是利国利民。希望政府出台更具有激励性的土地出让政策、财政支持政策、配套项目支持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身荒漠化防治,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资、老百姓参与’的公益事业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沙漠治理新模式。”
联合投资绿色清洁能源
据王文彪介绍,目前,亿利资源集团同时发展“沙漠生态沙新经济”和“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两块主导产业。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自2000年以来,集团规划构筑了投资 1000亿元的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已完成300亿元的投资,建成了煤矸石垃圾发电、特种 PVC树脂、工业废渣、废水全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这条产业链每年可节煤250万吨,节水 800万立方米,节电80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3万吨。并得到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认可和推广。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筹备和积极运作,在今年两会闭幕之际,亿利资源集团和中国泛海集团、大连万达集团、四川宏达集团、浙江传化集团、上海均瑶集团、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公司强强联手,共同组建绿色清洁能源联合投资企业。 3月14日,绿色清洁能源联合投资企业组建暨在内蒙古投资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王文彪告诉记者,该联合企业将秉承“绿色、循环、清洁、低碳”的发展理念,在内蒙古库布其大漠边缘建设新型能源示范基地,利用亿利资源集团 20多年防沙绿化的优势,通过更大力度的沙漠绿化,大规模地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碳汇容量,达到清洁能源“微排或低排”目的。
“今年7月基地将会开工建设。该基地建设将采取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与防沙绿化碳汇互动共赢’的新举措,着力构筑以煤和生物质为载体的绿色清洁能源产业链,计划投资建设 10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100万吨级煤制乙醇、100万吨级混合低碳醇、 100万吨级生物质燃料、100万吨级煤基尿素和1000平方公里沙漠碳汇林等‘六个一’绿色清洁能源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工业与生态互动。”王文彪说。
谈到今后民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发展,王文彪自信地说:“‘十二五’规划的重心是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型,我们这次大联合的主要使命是积极参与国家绿色经济的振兴,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赋予了我们发展绿色经济的‘天时’,内蒙古自治区赋予了我们发展绿色能源的‘地利’,投资方坦诚互信、精诚团结赋予了我们的‘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一定会铸就合作企业的累累硕果,一定会谱写绿色能源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