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10-13 · 来源: |
| 标签:行业资讯 | 打印
| 纠错 |
在十月结晶线上招聘平台,二胎妈妈刘女士提交简历时留言:“您好,我想应聘品质监督代言人,这是我整理的 3 年育儿笔记(附文档),里面记了宝宝用母婴产品时遇到的 23 个问题。” 这场以 “中国父母为东方母婴代言” 为核心的招聘,瞄准 十月结晶“品质监督代言人” 岗位(5000-6000 元 / 月),却跳出常规招聘的 “技能导向”—— 岗位要求中,“需理解家长对母婴产品的核心顾虑”“能以育儿视角优化检测标准”,成为比 “检测经验” 更重要的条件。

招聘负责人王主管查看后台简历介绍:“截至目前收到多份线上投递简历,80% 是有 1-3 年育儿经验的父母,其中不乏医生、教师、设计师等职业,他们在简历备注或沟通中均提及‘想为宝宝把好产品关’。” 刘女士便是其中一员,今年四月参与品牌线上探厂直播时,她曾在评论区追问 “纸尿裤侧漏防护边能不能再加宽 2 毫米”,工作人员当时在线记录该建议,3 个月后,新款纸尿裤果然优化了防护边设计。“从那时候起我就想,要是能通过线上协作亲自参与检测,肯定能发现更多家长关心的细节。” 刘女士的想法,道出众多线上应聘者的心声。

对比母婴行业常见的 “信任构建模式”,十月结晶的线上招聘动作显然走出差异化路径。当前多数母婴品牌依赖 “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将 “合格报告” 作为信任背书,但消费者仍常因 “报告与实际体验不符” 产生顾虑 —— 例如某款宣称 “防红屁屁” 的纸尿裤,实际使用中仍有宝宝出现皮肤问题。而十月结晶选择将最懂需求的父母通过线上平台纳入监督体系,让 “品质监督” 从 “品牌自证” 转变为 “父母共证”,这一转变直击母婴消费核心痛点:家长需要的并非冰冷的检测数据,而是 “有人和我一样在乎宝宝感受” 的共情式监督。
一位拥有 5 年检测行业经验的奶爸应聘者在线上沟通中表示:“以前在第三方机构做检测,只看是否符合国标,现在想换个角度 —— 用爸爸的标准去测,比如宝宝咬的牙胶,不仅要无毒,还要看边缘是否圆润,会不会硌到牙龈。” 这种 “共情监督” 的价值,在招聘沟通环节中随处可见:有妈妈上传宝宝的小鞋子照片应聘,称 “要按这个尺码标准线上反馈婴儿学步鞋检测建议”;有爷爷展示孙女的辅食碗视频,强调 “碗口不能太深,不然宝宝不好舀,希望在检测标准里补充这点”。
从行业视角看,十月结晶的这一线上招聘动作,本质是对 “母婴信任体系” 的重构。当多数品牌仍在宣传 “我们的产品合格” 时,十月结晶通过线上招聘传递出 “让父母来证明合格” 的信号 —— 不再让品牌处于 “主导者” 位置,而是将 “话语权” 通过线上渠道交给消费者。这种模式不仅打破母婴消费的 “信息差”,更让 “信任承诺” 有了具体岗位载体:不是空泛的广告语,而是每天通过线上协同、带着育儿经验把关的父母。正如王主管所说:“当一位妈妈在线上检测报告确认栏签字,她签的不仅是‘合格’,更是千万个家庭的放心。”
| 【推广】 |
|
|
|||||||||||||||
产品专区 |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