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国出口实现逆势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兰辛珍  ·   2025-10-2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出口;财经
打印
纠错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长7.1%!!!

  7.1%,这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要知道,今年年初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以来,大挥关税大棒,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使得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外贸运行带来了压力。7.1%增速的背后,体现出的是我国经贸的韧性,是政府、企业等无数人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不惧逆风、敢于开拓的精神。

  

  2025年10月4日在江苏省港口集团南京港龙潭港区拍摄的准备装船出口的汽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素平摄)

  

五重动力,助推出口逆风而上

  从国际形势看,2025年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全球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冲突给远洋运输带来风险,美国关税大棒以及美元降息的负面影响,均给国际贸易带来冲击。中国出口为何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超越短期视角,探寻背后的五重核心动力。

  第一重动力: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的“压舱石”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和0.4个百分点。对于中国这样超大体量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稳定发展所凸显的“压舱石”作用,对国际买家的“心理建设”有极大影响力。

  同时,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能够提供从基础原材料、关键中间品到最终成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独一无二的产业生态,在全球碎片化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释放出强大的“确定性”魅力。许多跨国企业将订单稳定在中国,并非出于偏爱,而是基于全球布局风险最小化的理性选择。

  第二重动力: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效对冲。过去,中国出口高度依赖美欧等传统市场。如今,这一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已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主引擎。特别是东盟,已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进一步降低了区域内贸易成本,释放出巨大的制度性红利。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市场格局,有效对冲了欧美发达国家因货币政策紧缩、库存高企而导致的进口需求疲软,为中国出口搭建了更加稳固的多点支撑体系。

  第三重动力:外贸结构性的“新引擎”。中国出口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在于其内部动能的转换,“新三样”的异军突起是其中最亮眼的篇章。“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它们代表的不仅是三种产品,更是全球范围内一场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新三样”的爆发式增长,其意义在于,它成功地将中国出口从传统的“服装、家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升级到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绿色低碳产业。这标志着中国出口的增长动力,正从“人口红利”转向“技术红利”和“绿色红利”。

  第四重动力:贸易方式数字化让“出海口”从东南沿海延伸到内陆县城。2020年至今,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增长超过十倍,从沿海到内陆,各种平台电商活跃超前。数字化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更通过数据沉淀反向指导工厂进行柔性制造。当传统外贸还在苦苦等待线下采购商返场,数字化已让中国出口企业把碎片化需求汇聚成新的出口增量。

  第五重动力:制度型开放持续释放“虹吸效应”。从RCEP生效到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到全国自贸试验区扩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扮演“总部+枢纽”的双重角色,出口自然获得额外加速度。

 

  给世界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中国出口的逆市增长,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中国出口保持韧性,特别是在机电、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高技术领域,有效填补了全球供需缺口,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压舱石”。例如,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暴涨29.2%,汽车整车出口增长18.6%,为全球制造业复苏提供了关键零部件和终端产品。在美国等传统市场需求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对非洲、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长。2025年7月,中国对非洲出口增速高达42.4%,对东盟增长16.6%,这些地区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增长极,也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升级。

  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具有“质优价宜”的性价比优势,有助于平抑全球商品价格,缓解高通胀国家的民生压力。同时,中国出口增长正在推动全球贸易格局从“欧美主导”向“多极化”转变。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占比已突破50%,美国占比则持续下降,这反映出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度调整。中国出口的逆市增长不仅支撑了本国经济的基本盘,更在全球经济放缓、地缘冲突频发的背景下,成为稳定全球贸易、推动多极化发展、缓解通胀压力的重要力量。

  中国外贸在全球贸易的惊涛骇浪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这场逆风中的增长,不仅是一份经济数据的捷报,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压力测试下的一次韧性展示,更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扮演了“重构者”的角色。它推动了全球贸易从“欧美主导”向“多极共治”转变,从“效率优先”向“韧性优先”演进,也加速了绿色、数字贸易的新规则形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