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正逐步摆脱“尴尬”处境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文娱- 文化纵横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科幻:正逐步摆脱“尴尬”处境
本刊记者 唐元恺 • 2012-08-06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第29期 7月19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他没有专职去写科幻,“有两个麻烦,一是经济上不具可行性,目前中国仅靠写科幻小说可以养活自个儿的人不超过三位;二是工作能带来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自己需要一份写作之外的工作。”

这位计算机工程师不怎么关心互联网上的新鲜事儿。他开通过微博,不是为了写,只是“避免别人恶意抢注”。他倒也有个博客,但觉得太浪费时间,就没有继续更新。不过还是写了很多对中国科幻的历史回顾、思索,并且感叹:“我们这些科幻迷中只有极少数最后能幸运地发表作品,大多数作品都只能挂在网上,大家在昏暗的网吧中一字一句地输入自己的科幻小说,它们中有些像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那么长。”

刘慈欣确实很幸运,出版了一套“《战争与和平》那么长”的三部曲小说——《三体》。他设定了一个与地球非常接近的外星文明,更以华丽的笔法描述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三体人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很少有一部本土科幻小说像《三体》这样受到各界读者的热烈追捧,被其中人性的思考所触动。凭借这洋洋洒洒的三部曲,很多网友认为刘慈欣的作品与国外科幻佳作站在一起“毫不逊色”。而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科普杂志《新发现》 (SCIENCE&VIE) 主编严锋更是明确表示:“从《三体》开始,我毫不怀疑,刘慈欣单枪匹马地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我自己就是个科幻迷,所以主要是为科幻迷而写作。“科幻文学好像是惟一世界性文学,很少别的文学有这么多的世界属性,由于这个性质,全世界的科幻迷都十分相像。”但在写《三体》系列的前两本时,刘慈欣还是多少考虑到科幻迷之外的读者共同的欣赏趣味,结果反响还不错。到了第三部,他“干脆专门为科幻迷而写”,于是回到那种比较“纯科幻”的路子了,结果反而是第三部赢得了科幻圈以外的读者认可。由此他感悟到:“科幻文学坚持自己的理念是没错的!如果不坚持而去迎合读者,你不但把科幻的东西给丢了,也争取不到读者。这说明,科幻美学在中国是能够引起共鸣的,不光是在科幻迷里,而且还可以蔓延到普通读者当中。”

 
 

   上一页   1   2   3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卫生部将清理5千余项食品标准
报告称我国已成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
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消防安全常识20条
外交部发言人:中方欢迎利比亚和平移交权力
“苏拉”“达维”“海葵”造成12省市受灾
欧盟官员强调巩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经济学家认为美国财政政策僵局阻碍经济增长
俄罗斯总理称今后几年内俄欧有望实现签证互免
叙利亚总统特使今日访华 中方考虑近期邀反对派
叙利亚总统特使明日访华 中方正考虑邀请反对派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