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靖国神社》香港获奖
吕 翎 • 2008-03-27 • 本刊记者 黄卫 陈姌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3月26日晚,由旅日华人导演李缨执导的纪录电影《靖国神社》荣获第3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

《靖国神社》是一部关于日本“战争后遗症”的影片,旨在探讨围绕“靖国神社”的一系列争议性话题,解构日本军国主义根源以及日本人面对这段历史的复杂情感。影片以靖国刀为切入点,以两条线索交叉,串起了不同人对历史的记忆与忘却:一条线索是作为舞台的靖国神社--那个坐落在天皇宫殿旁边的、景致优美的神道教神社,在这里,对战争与参拜的各种观点激烈地交锋;穿插在这当中的另一条线索,是作者对日本唯一一位在世的“靖国刀匠”--92岁的刈谷直治灵魂深处关于军刀、战争与天皇的记忆的追寻,这一线索成为观众读解舞台上的冲突的关键--那把从未出现的军刀,作为靖国神社的神体,象征着二百四十多万的战争“英灵”。在对靖国刀匠的记忆追寻过程中,人们不断看到靖国神社这个舞台上一幕又一幕的戏剧冲突。

该片于2007年韩国釜山电影节上举行了全球首映;今年1月入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纪录片”竞赛单元;2月受邀参加第58届柏林电影节新电影国际论坛单元展演。所到之处,都引起了当地业内人士、媒体和观众的强烈反响。

得悉《靖国神社》获奖后,本刊记者第一时间对目前身在香港的李缨导演进行了独家电话专访。谈及得奖感受,他说:“十分高兴《靖国神社》获得了‘最佳纪录片人道奖’。这部影片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一个题材。我个人对‘人道’的理解是,‘人道’即‘他人之道’,是指冲突双方站在他人立场上,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人道’也意味着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超越。希望这次获奖能够推动影片在日本的顺利公映。”

据悉,自去年12月起,该片发行公司Argo Pictures已在日本举行了多场针对媒体的试映会,并由此引出了左、中、右各种各样的激烈反应。对此,导演李缨在1月份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右翼分子认为影片是一部“反日”电影,威胁不准放映。他说:“我并没有做一种情绪化的表达,都是在拍摄现实--谁都不了解的靖国神社,谁都不知道的历史,在这部电影里都可以看到!所以这不是一部“反日”电影,因为靖国神社问题不是哪个政治家参拜或者不参拜的问题,而是日本战后如何看待战争责任、如何看待日本与亚洲及整个世界关系的问题。”

按照原定计划,影片将于4月12日在日本东京、大阪和横滨等地同时公映。但目前影片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来自日本保守势力和右翼力量的压力与阻挠。

《环球时报》3月12日援引日本《朝日新闻》3月9日的报道称,部分日本自民党议员向文化厅提出,要在公映前观看《靖国神社》,因为“听说里面有反日内容”。 提出要求的是自民党拥有41名成员的“传统与创造研究会”,会长为稻田朋美。他们通过文化厅与影片的发行公司几经接洽,并要租借电影的DVD或者是胶片。稻田朋美对《朝日新闻》表示:“这部电影的客观性存在问题。作为议员提出事先观看是在行使‘国政调查权’。”他还说打算与自民党内的“和平靖国议员联合会”的成员一起观看之后,再与文化厅交换意见。

《靖国神社》作为中日两国(日本龙影公司、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和北京中坤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影片,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导演李缨自1997年起拍摄靖国神社,直到剪辑最终制作成123分钟的影片,前后共耗费10年时间;该片除了受到韩国东盛亚洲基金和美国柯达电影基金的资助外,还得到日本文化厅艺术文化振兴基金提供的750万日元赞助(这笔赞助也成为部分日本议员事先观看的影片的借口)。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3月18日,东京一家影院已经决定撤下原定于4月放映的《靖国神社》。李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该片能否在日本如期上映,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

视频链接: 纪录电影:《靖国神社》

本网专访: 《靖国神社》:让历史影响未来

今日要闻更多
中石油将在长庆油田建最大储气库
铁道部:火车票实名制试行效果非常好
晋冀鲁等九省区遭大到暴雪袭击
伊拉克要求250名美国“黑水”公司雇员离境
印度拟一年内首次试射洲际导弹
1月经济数据或今发布 预计CPI增1.8%
安监总局:对瞒报事故提高等级调查处理
土地整顿风暴升级 “陈年地王”被迫快步入市
中国三网融合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复旦大学“曹氏DNA调查”项目锁定重点区域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