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用法治精神推进改革大业
• 2014-10-22 •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人们常用“前所未有”来描述深水区的中国改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涉激流,行险滩,靠什么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国改革破浪前行,离不开法治的引领。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正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深刻总结,也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大业的法治路径。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到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一年之间,两大主题,宣示了我们党高扬法治旗帜、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的坚定信念。

靠法治为改革护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中国改革的路径正在发生鲜明变化。如果说,过去的改革更多靠的是“摸石过河”的勇气、以“破”为主的血性、先行先试的闯劲,那么今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代;深水区的利益藩篱,攻坚期的复杂难题,则呼唤着用法治理念去破解。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主张,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才能确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样,行稳致远。

以法治作为改革的压舱石,是转型期中国的内在要求。法的基本价值之一,是其安定性。这对于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而言,尤为重要。这种安定性,不仅体现为政策制定不能朝令夕改、决策出台必须于法有据,更体现为在一个高速前行的转型社会中,对社会秩序和价值理念所起的稳定作用。法治是指引中国改革这艘航船风雨中不变航向的灯塔,是阻拦奔腾的市场经济之川不溢出河道的堤坝,是守护三十多年改革成果不被蚕食的坚强卫士。在法治的框架内处理各种矛盾和改革,寻求法治之下的最大共识,这是中国改革持续向前的制度保障,也是全体人民的福祉所在。

法治的力量有多强,两年来的实践是最好证明。不断出台的各类规章制度,细大不捐的19项反“四风”禁令,有力推动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政治改革;国务院一年多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极大地释放了社会活力。从激活市场到简政放权再到调整结构,问题导向的中国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渐入佳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法治精神渗透在各项具体改革领域里,化成制度轨道,确保改革巨轮稳健行进。

“我们生长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而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界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法治中国,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是良法善政;法不仅要定纷止争凝聚共识,而且是对民族精神的提炼和升华;不仅意味着更完备的制度与秩序,也意味着更多的公平和正义。法治护航的中国改革,必将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并有益于全人类的现代治理体系和新的制度文明。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一绝 指掌纹画”作品联展在纽约举行
香港特区政府与学联21日将举行两小时对话
文化部:防止文艺作品只看重票房收视率
法石油公司总裁遇空难身亡 飞机与扫雪机相撞
世卫推广尼日利亚经验 称赞其摆脱埃博拉疫情
土耳其立场现转变 允许库尔德人越境抵抗IS
国际社会关注四中全会:将成法治建设里程碑
中央重拳打击贪官逃刑
APRC峰会将在北京举行
北京今明两天空气好 后天雾霾“卷土重来”
微画册更多
轨迹
本期我们选择的照片,汇聚成一条轨迹,这些记录标志性历史事件和足以点亮历史之现实细节的影像跨越了几十年,勾勒出了中国瞬息万变的生动轮廓和中国老百姓始终未变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内质。
专题导航更多

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

10月9日至17日,李克强总理赴德国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李克强还参加中俄总理定期会晤,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的纪念日。65年来,中国由积贫积弱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社会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际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习近平访问亚洲四国
亚欧新闻媒体论坛
对口援藏二十年
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