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丹麦交通大臣皮娅·欧勒森·迪赫尔在丹麦驻中国和蒙古大使裴德盛的陪伴下,骑车前往丹麦驻华使馆参加粉丝见面会。(陈姌摄)
“听说丹麦计划要在2025年之前把哥本哈根变成‘零碳排放’的城市。我想知道,除了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以外,丹麦还做了哪些努力?”这是1月20日上午,9岁的葛天宇在丹麦驻华使馆向正在北京访问的丹麦交通大臣皮娅·欧勒森·迪赫尔(Pia Olsen Dyhr)提出的问题。
在迪赫尔到京前一周,丹麦驻华使馆在其社交媒体的官方账号上发起了抽取幸运粉丝与交通大臣面对面活动——邀请粉丝上传并分享与骑行有关的照片和故事。最终,微博和微信平台上各有5人得到了见面机会;每位粉丝可带一位朋友前来赴约。
曙光小学三年级学生葛天宇是作为妈妈林梅的“朋友”参加活动的。看到在寒风中身着短裙骑车来到使馆的迪赫尔,葛天宇丝毫不怯场,不仅主动用英文问好,还坐在大臣骑的自行车上合影留念。
“丹麦计划在2050年实现各个领域的‘无化石能源’。我们非常有雄心壮志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交通当然也会有所贡献,但这也许是最困难的一个领域。我们其中一个做法就是重新部署自行车——在过去4年里,丹麦政府累计投资了20亿丹麦克朗(约合22亿元人民币),在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此外,我们将在未来10年里投资285亿克朗(约合313亿元)发展高铁。给电动车免税也是我们采取的措施之一。我们也在推进欧盟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个标准正在逐年降低。”迪赫尔微笑着回答了葛天宇,“感谢你这么有深度的提问。”
摄氏零下3度的气温和凛冽的寒风并没有阻挡迪赫尔骑车的热情。“昨天到北京的时候有雾霾。但今天刮起大风,阳光很好,这种天气非常适合骑车。”她对记者说。
丹麦的自行车文化由来已久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哥本哈根为例,骑车上班的市民达到60%;2012年4月,市政府开通了第一条“自行车超级高速路”。迪赫尔表示,以前人们认为开车代表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骑车才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为骑车出行让身体更健康、对环境更有利,同时也更节约时间。“我家距离交通部有8公里路程。骑车时只需要20-25分钟,但开车需要至少半小时。所以,我有时也会骑自行车上班。”迪赫尔说,“我想,同样的事也会发生在北京。大家会看到这种变化的。”
对于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大城市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迪赫尔认为,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个挑战。“北京比哥本哈根要大得多,但我们也和你们一样面临交通拥堵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拓展公交网络并加大对它的投资力度,让民众享受到公交出行带来的实惠,比如,坐公交车比开私家车速度快得多,等等。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充分利用‘组合式’公交出行,比如,把汽车停在地铁站或汽车站,然后骑自行车去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