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的货币政策
仍是稳健表述 内涵又有不同
货币供应或呈中性偏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仍为"稳健"两字。其实,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2011年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一年之后,同为"稳"字,但意义却有所不同。
基调为何仍为"稳"
中央明确指出,明年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只是将此前提出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表述改变为"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表述上有何变化,宏观政策的主基调都是一样的,即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他分析,"稳增长"的经济目标有三个:第一是要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第二,要兼顾改变经济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第三,要有前瞻性,以防越来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实现三个主要的经济目标,这一点2011年和2012年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中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定货币政策相搭配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赵锡军说。
两个"稳健"意义不同
虽然中央一再强调"稳",却不再将"控通胀"放在突出位置,将此前提出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表述改变为"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着力强调扩大内需,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之所以要强调'稳'字当头,就是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比2011年要复杂得多。"赵锡军分析,比如欧债危机的发展和演变、美国大选以及国内经济存在的潜在风险爆发等,诸多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都是我们需要应对的,因此也更加需要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宏观政策的微调。
赵锡军强调,稳定的前提下中央强调"前瞻性",这不是政策的根本变化,而是对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微调,以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稳增长更加突出
尽管基调同为"稳健",但分析人士认为,与今年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同,明年的货币政策实际操作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呈现中性偏松的格局。
具体而言,明年的流动性情况很可能比今年有所好转。赵锡军分析,明年由于贸易顺差大的收窄和资本流入的缩小,外汇占款投入不会向今年这么多这么快了,但采取措施保持资金流动性也成为新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认为,明年货币政策需更多地预防一些潜在风险和变化导致的大幅波动,如地方融资平台及房地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