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的12年里,竞相对印度施加影响的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从印度的顿巴赤道火箭发射场,先后发射了350多枚地球物理研究火箭。印度基于在这期间学到的经验建成了自己的航天科技中心,并开始自行研制火箭。
印度设计和研制的第一枚火箭是“罗西尼”号固体燃料火箭,它使用火药发动机,直径75毫米。1967年11月20日,该火箭携带1公斤重的科研仪器发射升空,高度达9000米。然后印度人又研制了RH- 100、RH-125、RH-300火箭,1974年研制了RH-560火箭。
以废金属的价格购买英国人的试验台和发射装置,建立起自己的发射基地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曾说:印度不应被视为一个被许多问题所困扰的一般贫穷国家,而应该被视为是一个竭尽全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大国。印度希望取得科学技术优势,并捍卫自己独立的立场与行动。
在她的这一立场的指导下,印度“火箭之父”——韦克拉马·萨拉巴伊提出了建立印度火箭航天工业的计划。
1975年4月19日,印度在苏联的帮助下终于“迈入太空”。印度第一颗卫星——“阿里亚巴塔”号在苏联卡普斯京亚尔航天发射场由苏联“宇宙-3”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设在澳大利亚的著名武梅拉导弹靶场关闭。印度人以敏锐的头脑迅速意识到它潜在的巨大价值,以废金属的价格购买了英国人的试验台和发射装置,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了斯里赫里戈达岛靶场的发射系统。
1979年8月10日,印度在斯里赫里戈达岛靶场进行了SLV-3火箭的首次发射。但这次发射以失败告终,因控制活门堵塞,火箭坠毁在孟加拉湾。
1980年7 月18 日,SLV -3 火箭进行了第二次发射,将“罗西尼”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成为继苏联、美、法、日、中、英之后第7个用本国研制的运载火箭将本国研制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SLV-3火箭和最初几颗卫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印度航天事业初创阶段的结束,此后进入了太空的实际利用阶段。
发展航天事业目的明确
目前,印度的航天事业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运载火箭已经形成系列,包括极地轨道、同步轨道、近地轨道等,并且即将开展载人航天工程。
继2001年4月成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航天工业实现重大飞跃后,印度在2007年1月10日还成功地将首个返回式太空舱送入太空,为实现载人航天迈出重要一步。
印度的航天计划可谓雄心勃勃,公开的项目包括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登月计划,以及争取于2013年之前发射新型月球探测器,并在未来数年内将探测器送往火星。
印度加大对航天事业的投入,其意图显而易见。首先是应对未来的战争。印度防务专家认为,未来战争中,空间能力将成为地面部队的“力量倍增器”,美、俄等大国军队都在大力发展空间军事能力,而印度军队对空间资源尚缺乏开发和利用的手段。为提高印度军队的作战能力,有必要全面推进空间能力建设,为空军向“天军”转型做准备。
其次是显示大国的实力。为实现世界大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印度近年来除积极开展大国外交、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外,也将增强军事力量作为重要手段之一,致力于发展核武器、研制洲际导弹、制造航空母舰等。空间能力的培育与建设,无疑是印度大国实力的一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