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拖不决的乌克兰危机不仅使大国关系面临严峻的考验,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陷入了冷战,而且还对乌克兰经济、俄罗斯经济、欧洲经济、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对乌克兰经济的影响
乌克兰独立后,实施了以经济体制自由化和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转轨。事实表明,这一转轨是不成功的。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年,乌克兰的GDP总量为815亿美元,高于波兰的645亿美元;至2013年,乌克兰为1774亿美元,而波兰则高达5175亿美元。1990年,乌克兰的人均GDP为1570美元,略低于波兰的1694美元;至2013年,波兰高达13432美元,而乌克兰仅为3900美元。
事实上,自独立以来,乌克兰经济从未出现过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因此,在一定意义上,2013年11月爆发的政治危机使乌克兰经济雪上加霜。
受政局动荡的影响,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不断贬值,部分银行失去支付能力。为遏制资本外逃,政府开始实施资本管制措施,如限制居民在银行提取外汇,限制私人向国外汇款,限制企业购买外汇,等等。但是,政府实施的资本管制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而投资活动的萎靡不振则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增长,从而使乌克兰经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此外,持续数月的内战还严重影响了国内的市场供应,导致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2014年6月俄罗斯中断了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后,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上升。
乌克兰盛产玉米和小麦,其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名列前茅。政局动荡和内战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许多乌克兰农民甚至为保留粮食库存而不愿意将其玉米和小麦投放市场。乌克兰粮食出口量的减少必然抬升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而粮食价格上涨会使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食品价格上升。
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后对乌克兰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据估计,乌克兰在开采黑海沿岸油页岩方面的损失将达400亿美元。
如果政局长期得不到稳定,乌克兰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加剧。一些国际评级机构一再调低乌克兰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乌克兰政府已下调了2014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政府预测,2014年GDP可能将下降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乌克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5%。
截至2014年6月,乌克兰拥有1368亿美元外债,相当于GDP的81.8%。乌克兰能否偿付这一外债尚不得而知。如果乌克兰被迫对其债务违约(default),国际金融市场必然会产生不小的震荡。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二、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俄罗斯是乌克兰的重要贸易伙伴,因此两国外交关系的恶化势必影响两国经贸关系。但是,乌克兰在俄罗斯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不高,因此,两国经贸关系的骤停不会对俄罗斯经济产生实质性的不良影响。换言之,两国经贸关系的破裂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大大小于对乌克兰经济的影响。
对俄罗斯经济的最大影响是西方的制裁。应该注意到,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最初是从外交和政治领域开始的,即中止双方的高层交往和将俄罗斯“开除”出八国集团。随之而来的制裁是禁止俄罗斯的有关人员进入欧盟和美国。毫无疑问,上述两个阶段的制裁具有较为明显的象征性意义,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俄罗斯出口贸易的45%面向欧盟市场,约50%的财政收入来自对欧盟的天然气和石油出口收入。欧盟与俄罗斯的贸易仅占欧盟对外贸易的9.7%。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欧盟进口的天然气总量的30%,但在欧盟能源需求总量中仅占6%。[3]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客机在乌克兰上空击落后,尤其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内战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欧盟和美国多次表示,如果俄罗斯继续为乌克兰形势“制造动乱”,它们将对俄罗斯实施更为严厉的经济制裁。2014年9月1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宣布,欧盟将自翌日起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这一制裁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止5家俄罗斯国有银行、3家军火企业和3家能源公司在欧盟融资,禁止向俄罗斯能源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禁止24个俄罗斯人进入欧盟,他们在欧盟的资产被冻结;不得向俄罗斯转移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
对于欧盟的制裁,俄罗斯表示,一是它有只够的能力抵御制裁,二是在必要时将采取报复手段。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较大,因此,俄罗斯对欧盟的反制可能是减少或切断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此外,俄罗斯还表示,如有必要,它将禁止欧洲往返亚洲的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
据报道,欧盟的经济制裁已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一些成效,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物价上升,卢布贬值和资本外流。但俄罗斯表示,它的外交政策不会因欧盟的制裁而发生变化。
欧盟成员国的一些媒体认为,制裁不会使俄罗斯放弃其目前对乌克兰危机的政策。更为令人惊讶的是,欧盟成员国在是否制裁以及如何制裁俄罗斯经济这个问题上并未“用一个声音说话”。例如,意大利和法国希望不要实施过于严厉的制裁,而瑞典和中东欧国家则持较为强硬的立场。英国希望有力地制裁俄罗斯,但又担心其金融业受到不良影响,因为近几年进入英国的俄罗斯金融资产一直在上升。德国同样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它希望看到俄罗斯得到应有的惩罚,但也担心俄罗斯将减少天然气出口作为反制手段,因为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较强。
天然气出口是俄罗斯的主要财源之一。因此,俄罗斯如将天然气作为打击欧盟经济的“武器”,既能损害欧盟的经济复苏,也将减少自己的天然气出口收入。可见,这是一把实实在在的“双刃剑”。
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与欧盟相比,美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是有限的。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2013年美国对俄罗斯出口111.3亿美元,从俄罗斯进口270.9亿美元,美国的逆差约为95亿美元。[4]
早在克里米亚正式脱离乌克兰前夕,美国就决定停止与俄罗斯进行双边经贸关系的谈判。克里米亚公投的翌日,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决定冻结7名俄罗斯人在美国的资产。[5]随着乌克兰危机的不断升级,美国总统奥巴马扬言要制裁俄罗斯的语调不断升高。如在7月29日,奥巴马总统宣布,3家俄罗斯银行和1家俄罗斯公司被列入制裁名单。为配合欧盟在9月12日开始实施的制裁,美国也宣布了一些新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禁止俄罗斯最大的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在美国融资以及停止向俄罗斯深海油田和北极油田的勘探和开采等工程项目提供技术和资金。美国财政部长贾克•卢说,鉴于俄罗斯明目张胆地以军事手段干涉乌克兰,美国有必要与欧洲盟国一起,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6]
有人认为,如果美国每天向欧盟出口2万桶石油,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就会减少一半。这一建议似乎是可行的。近几年,美国能源产量增长较快:石油产量为每天3百万桶,天然气产量为每年4万亿立方英尺。[7]但是,欧盟与美国相距遥远,运输成本之高是显而易见的。
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乌克兰不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但近几年的经贸关系在不断发展。中国在乌克兰有一定量的投资,而且还提供了大量信贷。因此,乌克兰危机是不利于中乌经贸关系的。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俄罗斯有关。如果西方国家加大制裁俄罗斯的力度,中国或许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与俄罗斯加快发展经贸关系:首先,如果欧盟减少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中国可以取而代之,进口更多的俄罗斯能源;其次,中国可以扩大在俄罗斯的投资;第三,中国能从俄罗斯进口更多的先进的军工产品和军工技术。
当然,中国希望各方寻求最大公约数,避免再走极端。为此,中国已为尽早解决乌克兰危机而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尽快设立由有关各方组成的国际协调机制,探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途径;第二,各方在此期间均不采取进一步恶化局势的行动;第三,国际金融机构应着手探讨,并协助乌克兰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
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作为新兴经济体,近几年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稳步上升。因此,如果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前景因乌克兰危机而变得暗淡,世界经济复苏的力度也将受到影响。
一方面,欧盟和西方国家是否会对俄罗斯实施更多的经济制裁,将取决于乌克兰危机的形势向何处去;另一方面,西方也认识到经济制裁的局限性。因此,就目前态势而言,西方不可能出台更大规模的经济制裁的措施。
其实,在近代国际关系中,制裁的作用并非灵丹妙药,而是一把“双刃剑”。换言之,欧盟和美国对俄罗斯经济的制裁同样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对俄罗斯的制裁意味着减少了西方国家的出口市场份额。这显然是不利于其加快经济复苏。
令人欣慰的是,反对用经济制裁来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呼声也不容忽视。例如,有人希望将俄罗斯开除出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The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 SWIFT)。这个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国际机构为各成员国的货币汇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俄罗斯被开除,它或许会“另起炉灶”,从而对SWIFT的业务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SWIFT并不希望将俄罗斯排挤在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