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建筑界“诺贝尔奖”:为何是王澍?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人物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今年建筑界“诺贝尔奖”:为何是王澍?
本刊记者 唐元恺 • 2012-04-26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第16期 4月19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王澍(右二)在他的一处工作室内向留学生讲解建筑结构(2011年12月9日摄)。

让传统“活着”

目前在普利兹克奖官方网站主页上,一直摆着一张他的大照片,背景正是他所设计的、自己从2000年起开始担任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它坐落于杭州南部群山东部边缘,其一、二期工程的设计,正是确立王澍在中国建筑界地位的代表作之一。尤其二期,从体量到建造规模,都是惊人的。许多构想与构成均属独创。

无论整个校区,还是一座楼,这里所呈现的景观均与当今中国常见的大学校园城形成鲜明对照,而与很多常见的仿古建筑相比,又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感。有慕名前去者反映,其空间的复杂性和类型的丰富性“令人深感震撼”。建筑本身的运动曲线和丘陵的起伏相呼应,在视觉上形成一条纽带。主楼的走廊附在外墙上蜿蜒,师生们沿着楼宇间的廊桥从寝室走到教室,丝毫不会淋雨。走在楼群内部,脚步挪移之间往往就换了风景……

但有些老师并不喜欢象山校园的教室,说“太黑了”,王澍则不以为然:“外面的走廊很开阔,你可以去走廊上上课;还有小院子一样的地方,是半室外的,也完全可以把那里用作讲堂;屋顶可以走上去,能摆上凳子而开课;房子边有棵大树,树边很细心地经营出一小块地方,你也完全可以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在树下讲课……”他进一步说道,整个教学空间的设计不仅是为了适合今天人的习惯,更是开创了一个多样的可能性在里面,“期待我们美院的师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其它的可能性。好的建筑其实是应该经常教人怎样去使用和适应它,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既回答了今天生活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现代人生活的经验。”

“当时设计的想法是恢复带有中国传统书院气息的大学。一般情况下,中国古代书院都建在山边,它们都有一个院子,却不只是建筑,更要与其理念相关,有导师、有学生,没有入学和毕业考试,随时可以进来或离开,就像孔夫子带着一群弟子流动变化,有点理想主义,但奠定了一个大学的基本气质。”王澍补充道。

他们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来700万多万块不同年代和尺寸的旧砖弃瓦,请农民工们大展“砌石头”的精湛传统手艺,使之在外墙、屋顶、雨檐、通道等处重现新生,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檐、木,让王澍设计的建筑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灵动。看到这些,许多国际同行都很激动,觉得自己闻到了真正的“中国味道”。而通过利用回收材料,王教授向世人传达了谨慎使用资源和尊重传统与历史的信息。“这些并非简单地运用旧材料堆砌,它们里边包含着厚重的时间感,蕴藏着文化意义,可以传递出中国文化中对时间与传统的诗意的体会。传统是有这种做法的,而今天,我们也很有必要从艺术和技术的角度探讨如何用智慧的方法令这样的东西复活,能够让它们在新的建筑中延展生命,恢复尊严。”

“传承传统也不只靠设计,还要靠工艺,尤其是用旧砖瓦建造墙(瓦爿墙)的工艺技法。”王澍要求建筑艺术学院的学生从锯木、挖土、砌墙学起,5年本科学习的重要目标是逐步掌握成为一名工匠的能力。象山校区15号楼的天井里有一堵矩形的墙,每年都是上一拨学生砌完,下一拨学生再推倒重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制造”给伦敦奥运带来了什么?
中国银监会设立信息科技监管部
受台风影响冀辽苏浙闽赣鲁7省受灾
央行:继续加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
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问保加利亚
哈马斯否认与埃及检查站遇袭事件有关
约旦外交大臣强调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
朝纪念金正日发表有关统一事业著作
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征集意见超过30万条
专家称政府收支有望在十二五全部进预算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