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女士(左二)带来参展的是包括茯苓夹饼、冰糖葫芦等在内的“红螺食品”旗下的北京特产。
云南本地参展商在介绍自己的茶叶。
嘉鸿盛世(北京)商贸发展中心总经理王群女士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昆交会了。这次她带来参展的是包括茯苓夹饼、冰糖葫芦等在内的“红螺食品”旗下的北京特产。 三年前,她首次把北京的秋梨膏带到昆交会,当时正逢云南大旱,当地许多人都遭遇呼吸道感染,因此秋梨膏一举打破了当地的市场空白。现在,秋梨膏已经在昆明的所有药店和超市上架。“正是通过这个展会,很多人才了解到了北京还有这样一个不错的产品。”王女士说道。
6月10日,为期五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昆交会)暨第五届南亚国家商品展在昆明正式落下帷幕。据主办方透露,本届昆交会各项经贸成交累计达 80.68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5.9%。其中 :进出口成交18.08亿美元, 同比增10.3%;利用外资签约59.5 亿美元,同比增14.2%;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3.1亿美元,同比增189.7% 。国内贸易和国内经济合作达10387亿人民币。这些经济数据很好地反映了此次昆交会的主题,那就是“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1993年,由商务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西藏六省(区、市)及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 2010年,经中央政府批准,南亚国家商品展永久落户昆明,同昆交会同期举办。
在6月6日 的开幕式上,昆交会执委会主任、云南省省长李纪恒介绍,本次展会共有136个境外代表团参展,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全部组团参加,境外参展商申请展位超过 1000个,占总展位40%以上。“ 20年的办展历程告诉我们,进一步办好昆交会和南亚国际商品展,提升合作发展水平,符合区域各方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李纪恒说道。
在本届2485个室内标准展位中,南亚国家商品展占 502个展位,“在中国同类型的展会当中,南亚国家在昆交会的参展规模是最大的。”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极明向记者介绍。截至展会结束,南亚国家商品展累计现场成交 914.8万美元,其中,担任本届南亚商品展主题国的巴基斯坦的纺织、皮具品、金属工艺品、木制工艺品、大理石工艺品等成交 277万美元。
李极明认为,目前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出口多,进口少。巴基斯坦作为南亚大国,经贸发展潜力巨大,但巴对中国的出口仍未达到同巴基斯坦国家经济实力相称的水平,“希望更多的企业能用好昆交会和南亚商品展这个平台,推动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李极明说道。
此外,东盟十国已经是第十年参加昆交会了。本次东盟国家展台占374个,来自泰国的参展商李泰增是今年首次参加昆交会,他带来了泰国的增福茗茶——一种乌龙茶。从小接受华文教育的李泰增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自己是受泰国政府邀请前来参展,希望通过这次展会能在本地找到经销商。在其他泰国展台上,记者还看到了 倍受中国人喜爱的泰国香米,以及精油、药品、佛像、佛珠、家具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