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孔认为,设计院的基本工作模式是人脑加电脑,因此人才是设计型企业的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唯才是举、不拘窠臼,是六院用人的基本思路。尽管全院2500多人中不乏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等高端人才,但六院还是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了如何促使青年员工脱颖而出,尽快成才上。每位青年员工入职六院,在完成基础培训后根据自身特点和志趣做出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各部门领导参与修改完善,而后制定出该员工的年度培养计划,人力资源和本部门领导共同督导计划的实施,完不成直接影响到下年度的上岗。与此相呼应的是六院所有岗位向院内外公开,无论年龄资历,谁有能力谁上。这种开放、竞争、激励的人才机制使六院的青年才俊如雨后春笋争相涌现。记者在六院接触到许多部门级中层领导都是30来岁的年轻人,他们的激情、活力、才华使记者对六院美好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六院延揽人才的目光并不限于国内。赵景孔认为,只有吸引到世界级的精英人才,才能做出有世界水平的精品工程设计。为此,他准备高薪聘请港澳台地区及各国(主要是亚洲国家)的设计精英。一旦签约,这些大师们可不必来六院上班,而是仍旧在他们所处的国家或地区开展工作,信息传递和设计作品提交完全通过电脑网络完成。这样即提高了效率,又解决了各个国家地区精英们照顾家庭的后顾之忧。目前,首批在香港、台湾、日本寻觅设计精英的工作已经开始。
当然,赵景孔告诉记者,目前六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是高端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准的高端人才缺乏。新入职的青年尽管许多人拥有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头衔,但动手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差,需院方着力再培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应试教育”的弊端。
着眼国际的发展走向
就在六院的国内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之时,赵景孔董事长又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要让中国的工程设计在世界舞台上叫响”,是赵深埋心底的一份雄心。2011年,他们通过商务部承接了30多个外国设计项目,主要来自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六院的设计既秉承长期形成的优质、严谨、服务至上的理念,又充分考虑所在国家的国情民情,他们的设计项目在各国广受欢迎。
六院为印度圣戈班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设计的生产系统融绿色智能节能环保技术于一体,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圣戈班集团授予“最佳设计供应商”荣誉。为苏丹恩图曼市设计的职业培训中心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000㎡,目前是非洲建筑面积最大、投资额最多、涉及内容最广的项目。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市设计的康斯坦丁宫国际会议中心占地面积达24.1公顷,主会议厅可同时容纳3200人开会,项目建成后将供俄罗斯政府及各大公司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该项目与相邻的康斯坦丁宫(俄罗斯总统在当地的官邸)一起成为圣彼得堡市的地标性建筑。
来自河南商丘的赵景孔1977年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就来到中机六院,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几乎全部工作年华。赵没有多少业务爱好,一门心思铺在工作上。院工会副主席周灵芝告诉记者,赵院长每天都要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周末,他也要到办公室坐一坐,否则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他勤于思索、勇于创新,讲求认真、追求完美,这种风格影响了六院一代又一代员工,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着六院一路前行。
看着六院一天天发展壮大,赵景孔和全院同事的共同心愿是,将中机六院打造成中国装备制造业工程设计第一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