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月8日发布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表示,2012年中国企业发展可能正在进入本世纪以来最困难时期。
《报告》指出,2012年是中国企业发展环境非常复杂,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的一年。中国企业将面临国内外市场需求双疲软,以及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原材料持续上涨、土地供应日趋紧张,人民币不断升值、环保成本进一步加大等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将使中国企业面临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更艰难的困境。
中国经济增速在过去一年里一直呈下滑趋势,今年企业面临的困境可能会使经济增速继续陷入下降的态势中。出于这种担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研究在上半年出台一揽子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其中包括减负、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创新型、就业型、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等。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2012年确定为“中小企业服务年”。
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报告》认为,2012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制约。
从国际来看,2011年的国际经济十分动荡,仍然处于缓慢的、不确定的复苏进程中。美国经济虽持续复苏但仍然增长乏力,充满了不确定性;欧洲深陷危机之中并仍有蔓延趋势;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且短期内难以真正复苏;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压力和经济下行风险;而2011年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视。
从国内来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采用了三种不尽相同但可相互验证的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进程和前景进行了分析,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率正在“下台阶”。其次中国面临的真实而严峻的挑战,是在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能否有效化解该阶段积累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和财政金融风险,并将低成本要素驱动为主的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进而顺利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再次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出中国在经济增长结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与判断,《报告》认为,2012年将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本世纪以来的最“困难”时期,企业要重新审视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要深入研究“最困难时期”的“危”与“机”,主动调整,更要提高管理与效率,加强创新与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2012年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些较大的经营压力主要是:能源、资源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难以缓解;人口红利效应降低导致劳动力成本补偿性上升;用地紧张和更加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导致土地成本高企;融资难且融资成本提高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更趋紧张等。
李伟说,由于资产价格上涨、通胀,以及中国刺激性经济政策逐步向常态化回归,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从前两年就已经凸显了出来,突出表现在用工和融资方面。企业面临劳动用工成本上升的挑战,还面临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和员工就业稳定性低的问题。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特别是中小企业承担着较重的融资成本负担。除贷款利息外,中小企业还要负担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审计费、工商查询费等费用。金融机构服务尚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要求。尽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了较大改进,但金融机构仍存在融资期限僵硬、融资操作不灵活的问题。
李伟说,中国中小企业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问题最严重,有的企业已经陷入亏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