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继续朝平衡方向发展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经济- 经济瞭望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区域经济继续朝平衡方向发展
本刊记者 兰辛珍 • 2012-02-08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第7期 2月16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各省区陆续公布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显示,2011年中国中西部地区GDP增速继续超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持续改善中。

改革开放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政策和区位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相比呈现出落后局面,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差距不断拉大。为此中国政府出台了许多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形势看,这些措施已经逐渐发挥了作用。

 

经济增速东低西高

从各省公布的数据看,GDP总量排名靠前的依然都是东部沿海省份,但增幅明显放缓,低于西部。2011年GDP总量最大的省是东部的广东省,5.3万亿元。2011年四川省GDP总量是2.1万亿元,位居西部各省首位。各省GDP增速显示,东部省份增速均在10%左右,广东省增速为10%,江苏为11%,浙江为9%;西部多数省区均超过10%,重庆增速高达16.4%,居全国第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过去六年里,国家立足于缩小地区差距,一共出台了涉及区域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区域规划71个,这些区域文件和区域规划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范恒山说,首先是中国区域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多少年来,经济增速一直是东部地区快、中西部地区慢,而且速度差距不断地在拉大。但从2007年起,西部增长超过东部,2008年起,中西和东北的经济增长,全面超过东部。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因为没有中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转变就谈不上其它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转变,比如人均财力,人均收入,或者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等。”范恒山说。

范恒山说,第二个巨大变化是中国培育了大量支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些新的增长点不仅仅是包括长三角和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这些老的增长区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也包括了新培育的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皖江城市带等等一大批成长于的中西部的增长点,这些经济增长点支撑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向前发展,即便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是如此。

范恒山说,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但中西部跟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着很大差别,要从总量上超过东部还很困难,而且目前中西部经济的高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驱动,消费拉动非常有限,这与沿海地区有着根本差别。

从各省数据看,2011年东部地区投资稳中有降,固定资产投资144536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速同比减缓1.5个百分点。特别是北京和广东减缓最大,分别减缓8.6和6.8个百分点。消费对东部沿海各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成为拉动东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显然2007年开始的经济结构调整在东部地区已经见效。

 

理性看待高增长

2011年中国多省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特别是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人均GDP均已超过8万元人民币,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已经接近富裕国家水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一些省区人均GDP达到中等富裕国家水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但须理性看待。因为人均GDP并不等于人均收入甚至人均财富占有量。

2011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3.29万元,约为人均GDP的三分之一,而CPI高达5.6%。仅房价一项,按每平方米1.3万多元的平均值计算,北京人一年可支配收入,不足支付3平方米的房价。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另外中国各省的人均GDP受常住人口变化影响较大。各省常住人口以户籍为主,计算人均GDP时会将在本地常住的非户籍人口排除在外,若将在当地工作、生活的非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也计算在内,人均GDP将有缩小。

 

未来区域经济如何发展

中国经济增速在最近一两年里出现了下滑,而且这种下滑的势头似乎还在延续,因此人们担心中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政策会受到影响。

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祥表示,目前还没必要有这种担心,因为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区域经济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把握各地区优势,使得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都有所突破,很值得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陆续出台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两三年来,中国政府又先后批复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多部区域规划和文件。“我们注意到,这些规划的共同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利用各自独特的地域资源与传统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张祥说。

张祥认为,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更要形成辐射力、带动力。中国区域经济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特惠政策”,这是各地提出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动机,也是国家扶持区域经济的主要手段,这都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它应该在探索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后,对周边经济发挥更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真正体现区域经济先发展,带动周边地区一起发展的区域经济战略,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区域经济的中心地位和持续的发展实力。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区域为了保护本区域内企业的发展,采取了区域保护的不当措施,对此,张祥认为,区域经济要健康的长足发展,就要定位为开放的、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张祥说,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开放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确立了开放型经济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成功模式。这应该是中西部各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学习和借鉴的,区域经济发展应该继续在积极主动的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持续。

张祥说,目前在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中,东北地区面临的机遇最好。东北地区环顾东北亚,背靠俄罗斯,瞭望远东太平洋,地理位置独特,经济优势明显,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当前俄罗斯很快就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93%的经济疆域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化版图,再加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在即,东亚地区国际市场将出现结构性的变化。

对东北地区的发展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发展前景超过了中部和西部,这也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中今后的一个重大看点。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北京去年常住人口超2千万
教育部:解决异地高考不能影响京沪考生权益
今年内地孕妇赴香港产子限定3.5万人
航空燃油附加费标准今日起上调
中国文化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
美媒称伊朗总统内贾德在议会选举中失利
美国中西部等地龙卷风袭击已致50人丧生
普京出席支持者集会流泪宣布赢得大选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李肇星:中国根本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专题导航更多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龙年属龙
中国入世10周年回顾与展望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
抑郁症的表现 | MP4电影下载 | 最新电视剧 | 信用卡 |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 Christian Louboutin Pumps | ios培训 | 健康网 | 健康中国 | 团购 | 失恋33天电影 | 福利彩票双色球 | 北京天桥不孕不育医院 | 将夜 | 网址导航 | 酒店预订 | 盛世三国 | 007贸易网 | 吞噬星空 | 4399洛克王国 | 7k7k小游戏 | 3366 | 深圳车辆保险 | 3366小游戏 | 北京癫痫病医院 | 小说阅读网 | 酒店预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