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驰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中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有所下降,但其中仍包含利好迹象;加之PMI各分项指标令人鼓舞,“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阶段性软点而不是硬着陆”。她同时强调,中国经济可能最晚在第四季度重获增长动能。
孙驰还表示,未来几个月的通胀局面面临较大压力。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将更多用上调利率来遏制通胀,预计央行9月将再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下半年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
增速放缓但质量更高
中国证券报:无论是官方数据还是市场数据均显示,中国7月PMI有所下滑,并且连续5个月低于历史平均值。您认为这样的趋势还将延续吗?
孙驰:7月官方PMI从6月的50.9微降至50.7,高于预期的50.2。这是PMI指数连续第五个月明显低于历史平均值,但与前几个月相比,7月PMI指数与历史平均值之间的缺口收窄,我们认为这对经济而言是利好迹象。
需要指出的是,7月PMI的各分项指标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迹象。新订单分项指标从6月的50.8上升至7月的52.1,同期产成品库存指标从51.2降至49.2。历史数据显示,“新订单分项指标减去产成品库存指标的差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一个月的PMI。
这意味着,该指标从6月的-0.2变为7月的1.9,也就是暗示了官方PMI指数的下行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得到逆转。
中国证券报:西方媒体以PMI数据为理由,鼓噪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那么,您对中国经济现状有何判断?
孙驰:我认为,7月PMI指数的积极信号强化了我们的观点,即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阶段性软点而不是硬着陆。同时,由于中国经济领域私人消费更强劲而投资增长放缓,预期未来两年经济将逐渐实现重新平衡。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质量更高。
此外,我相信中国经济可能最晚在今年第四季度重获增长动能。而中国经济的短期风险主要来自通胀,近几周的食品价格数据表明通胀风险仍居高不下。
9月或再加息25个基点
中国证券报:您提到了通胀风险问题。但在中国经济经历“阶段性软点”的背景下,通胀压力是否应有望在未来有所缓解?
孙驰:7月的宏观数据将给出有关经济状况的更多信息。特别是,尽管过去几个月PMI指数走低,但6月工业生产增速意外反弹。如7月工业生产仍然强劲,相信政府更有可能继续关注控制通胀,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
而就通胀率本身来看,6月CPI通胀率从5月的同比5.5%跃升至6.4%,其中食品价格通胀从5月的同比11.7%攀升至14.4%,猪肉为总体CPI贡献了1.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通胀上升至同比3.0%,部分是由于包括租金和水电煤等居住类通胀大幅上扬6.2%所致。
总体而言,因为原材料和工资等投入成本上涨、水电煤价格放松管制、流动性过剩而且过剩产能减少,预期2011年至2013年的平均CPI通胀率分别为5.2%、4.8%和4.5%。
中国证券报:在7月通胀继续高企的预期下,市场判定央行短期内将再度加息。您对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调整有何预判?
孙驰:鉴于经济稳固增长且结构性因素推高通胀,相信中国目前处在漫长紧缩周期的中间阶段。预期货币政策将逐步减少使用量化措施和汇率目标,更多用上调利率来遏制通胀。
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将在9月再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下半年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