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亿元,同比增长9.7%。“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呈现出经济走稳、就业增加、物价可控、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特点,开局良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
对于今年的中国经济,外界曾一直存在两种担忧,一是担忧今年是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政府出于政绩考虑会“大干快上”,使经济出现偏快甚至过热;还有一种担忧是,出于抗通胀原因,中国实施了紧缩政策,人们担忧今年紧缩力度会过紧,经济出现硬着陆迹象。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这种担忧显然多余了。
平稳增长态势不改
各项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就是“稳”,没有起落的迹象。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稳定对经济稳定的作用至关重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比往年略有增加,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7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10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0万公顷,其中夏粮面积2749万公顷,增加5万公顷。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占86%,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将实现第八年连续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还显示,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142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1451万吨,增长1.7%。猪肉价格上涨曾是中国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诱因,猪肉的增产对稳定食品价格有积极作用。
工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增加。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去年三季度是13.5%、四季度是13.3%,增长趋势保持平稳。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盛来运表示,说中国经济走稳,一要看经济运行态势。一季度GDP增速为9.7%,该指标已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9.5%至10%之间。实体经济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14%左右运行。
二看就业形势。一季度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比增加463万人,农民工外出打工人数同比增加530万人。盛来运说,这两个指标说明当前的就业在继续增加。
三看经济效益,可以从政府的收入和企业的收入、居民的收入都可以得到印证。财政收入一季度增长33.1%,规模以上企业1—2月份的利润增长34.3%,增速都比较快。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4.3%。
“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来,一季度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盛来运说。
4月15日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公布了主要经济指标的环比数据,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2.1%,3月份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1.19%,3月份投资环比增长1.73%,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1.34%。
“一季度四个主要经济数据环比都是正增长,表明当前经济增长的态势是向上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对世界经济贡献增加
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的最大看点是,进出口贸易出现了季度逆差,这也是近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进出口相抵,逆差10.2亿美元。
“一季度进口增速比出口增速要高6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在增加。”盛来运说。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增长一直为国际社会所瞩目,中国经济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信心,而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作用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中国进口的大幅增加,对相关国家来说,意味着出口的增加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带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外贸逆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中国经济的形势向好、内部需求增加有关。”盛来运说。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60.3%,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是44.1%,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负的4.4%,拉动GDP负0.5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在增加的。”盛来运说。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2亿元,同比增长16.3%。
盛来运表示,外贸出现逆差,说明中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向着政府希望的基本平衡方向在发展,同时也表明中国促进贸易平衡的政策正在发挥作用。
下调进口关税、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促进进口便利化,这是中国一揽子“促进口”政策的三个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