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证券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融资融券的门槛只会更高,不可能会比现在规定的更低。
与证监会出于防范风险限制客户的做法不同的是,多数客户对融资融券业务表现出了浓厚的参与兴趣。据中信建投证券、国都证券等证券公司介绍,许多客户在打电话咨询参与事宜。
一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属于典型的单边市,只有在股价上涨时才赚钱,投资者要想获取价差收益,只有先买进股票然后再高价卖出。因此,在没有融资融券制度下,投资者在熊市中,除了暂时退出市场外没有任何风险回避的手段。
融资融券的推出,可以使投资者既能在股价上涨时赚钱,也可以在股价下跌时赚钱,不但多了一个投资选择和赢利的机会,而且在遭遇熊市时,投资者可以融券卖出以回避风险。这是投资者准备积极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吸引投资者的原因是,融资融券具有财务杠杆效应,使投资者可以获得超过自有资金一定额度的资金或股票从事交易,人为地扩大投资者的交易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投资者的资金利用率。
因此,中国的投资者们希望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门槛能随着这一业务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而降低。
证券公司争抢试点资格
2月1日,原本受益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股中信证券下跌了6.51%。分析人士指出,中信证券之所以遭到资金狂抛,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担心证监会的一项硬性规定而很可能使该公司无缘首批融资融券试点引起的。
证监会的这一项规定是:同一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只能同时控股一家券商、参股另一家券商。根据中信证券 2009年半年报,目前中信证券持有中信金通、中信万通和中信建投三家证券公司分别为100%、 91.40%和60%的股权。中信证券必须通过出售股权等方式整合旗下公司,以符合监管规范。
“这说明了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的重要性,证券公司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融资融券的试点。”国都证券研究员陈红伟说。
陈介绍说,现在每天都有客户打来电话,问他们是否能获得融资融券资格,如果不能获得,就要转投大券商。“因没有融资融券资格而流失的都是大客户,对任何一个证券公司来说都是个严峻的考验。”
中国有106家证券公司,上市证券公司共有 10家。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已经开始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提交试点实施方案。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待他们完成专业评价之后,首批试点的证券公司名单就会公布。
首批获得融资融券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不会很多,因为目前参与过全网测试的证券公司共有 11家,而且证监会也表示,首批试点的券商将从11家参与测试的券商中产生,其中包括4家上市的证券公司,分别为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可以说这四家券商已经拿到了先期参与融资融券的通行证,其余 7家上市券商除国元证券外均无法满足证监会要求的需要有50亿净资本的条件。因此,从目前情况看,有资格先期参与融资融券的上市券商仅有光大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国元证券四家,如果中信证券能够按时整改符合了监管规范的话,那中信证券也算一家。
对证券公司来说,一旦获得融资融券试点资格,就等于获得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