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广说,进行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这段时间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证监会等部门,不仅指导熟悉交易规则、方法、技术等外,更多的还在进行投资者风险教育。
而证监会、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则根据仿真交易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不断把股指期货制度更好地完善。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相关部门还研究了各国股指期货制度,在制度设计上更接近于国际。2008年中国和美国签署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合作条款》,在市场监管、跨境市场的准入、透明度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协作和信息交流,并扩大美方向中方提供的培训和技术援助等。
对高门槛争议颇多
中国的股指期货对投资者设立了三大硬性指标:首先,投资者的开户金额最低为50万元;其次要求投资者要有股指期货知识、了解期货市场,中金所将针对所有参加开户的投资者组织专门测试,投资者必须在专业知识考试中答对30道题中的24道;此外,还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至少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成交记录,或者最近三年内具有至少10笔以上的商品期货成交记录。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介绍,中国95%以上的个人投资者都是50万元以下的散户,高门槛将众多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这让对股指期货期盼已久的一些投资者失望不已。
“我的许多股友对开户金额表示反对,太高了。股指期货成了机构和大户的游戏,有点不公平。”王良广说。
但中期期货公司研究员秦兵认为,股指期货设立的高门槛显示出了政府在设立这一制度时的理性,秦兵说,股指期货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还是一种比较陌生的金融产品,在投资方法、市场判断等方面同普通的期货、股票很不一样,风险很大,政府在推出股指期货的初期设置一个高门槛,是合适的,便于给中小投资者留出学习和适应的时间。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也强调,高门槛并非是对投资者的歧视,而是考虑到了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为了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朱玉辰说,只有在第一步稳步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以及社会认同的稳妥方式后,才能让这个股指期货这个产品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从中国股指期货的制度设立可以看出,中国不仅希望股指期货能顺利推出,更重要的是严防“巴林银行事件”、“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等在中国重演。1995年,具有230多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原因是其下属的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交易员里森在参与股指期货、债券期货时私立账户违规操作。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因为一名驻巴黎交易员在股指期货上的违规操作,导致该集团损失49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