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除了机遇,新兴的创业板市场还存在大量不确定性。闻岳春说,市场本身能够健康发展是中小企业受益创业板的基本前提,但境外的创业板也不乏有很多失败的教训,例如德国创业板、香港创业板等。
闻岳春说,更重要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容易被操纵、丧失控制权。创业板企业往往整体规模、融资额、发行量都较小,易受市场游资的炒作,被恶意推升股价来投机。而对于通过创业板退出的私募股权融资(PE)和风险投资(VC)来说,相比于战略投资新的中小企业,他们也可能更看重创业板的投机作用。而由于创业板上市企业股本规模普遍比较小,也很容易遭到竞争对手的恶意收购,面临丧失控制权的风险。
希望有一个良好的未来
对于中国创业板的未来,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希望能“修成正果”。
左晓蕾说,创业板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中国创业板的制度创新空间还是不小的。
为了能使创业板保持健康发展,左晓蕾建议说,鉴于创业板的特小型公司特点,由少数大资金机构询价的制度,恐将制造更大的炒作空间。所以,完善创业板的定价和发行制度,不妨参照Google上市时的那种完全网上询价和发行方式,力求所有参与主体信息对称,可能更具有合理性。
左晓蕾建议,在信息发布方面,集中所有创业板信息的深交所创业板网页,应特别讲究以对称信息为主,不要加工,不要处理,关于创业板公司的研究报告,不要评级,而要严格署名。
另外,除了一般涨跌停板规定以外,创业板可考虑设置“阻断器”。在发生某些特定情况时,可以立即停止交易,以避免可能的更严重情况。
左晓蕾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通过及时建立纳斯达克市场,促使硅谷科技产业带形成,取得了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增长。所以创业板此时的推出,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大事,其对于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但左同时又表示,创业板能否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取决于其是否能稳定健康的发展,而创业板的成长不仅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的监管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呵护。
附:中国创业板推出过程
1999年中央有关部门提出要设立创业板,这是创业板这一概念正式出现在中国资本市场。
2000年10月,深圳交易所停发新股,筹建创业版。
2001年11月,中央认为股市尚未成熟,需先整顿主板,创业板计划搁置。
2002年,有经济学者们提出设立中小板作为创业板的过渡。2004年5月,证监会同意深交所设中小板。
2006年下半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适时推创业板,创业板的设立工作重新开启。
2008年3月《创业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2009年7月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投资者可在7月15日起办理创业板投资资格。
2009年9月17日证监会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创业板首批上市的有28家公司。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在深圳交易所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