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注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令人难以忘记的一天。酝酿了十余年的中国创业板终于在这一天在深交所开市交易。所有的投资热情在瞬间爆发和释放,演绎了一场华丽的资本盛宴,首个交易日,首批上市的28只股票涨幅高达76%至210%,因为涨幅过大,深交所不得不按照规定对创业板股票盘中进行了三次停牌。
然而这场盛宴并没有维持多久,第二个交易日开始创业板股票出现一路大跌。截至11月13日,虽然期间有两个交易日回暖,但创业板仍有14只个股跌破首日开盘价,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第一天参与进去的股民深套其中。
根据深交所11月13日收盘后的数据,创业板目前总市值为1270亿多元,较10月30日总市值减少129亿多元。开市前11日,创业板以日均蒸发近12亿多元的速度下跌。
创业板首日的暴涨和随后的低迷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市场参与者开始担忧:深交所的创业板会不会出现香港创业板那样低迷的走势呢?深交所创业板市场能够像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那样取得成功吗?
创立初衷
按照证监会的说法,中国设立创业板是为了给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融资平台,以解决他们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共注册有中小企业970万户,所创造的GDP占全国的60%,税收占50%,发明专利占66%,提供的劳动就业占80%。
然而,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靠银行贷款。在所有企业的融资当中,银行贷款约占70%,直接融资占30%,而中小企业从银行的融资则占到98%左右,直接融资不到2%。但由于中小企业大多仍处于发展初期,往往难以及时从银行拿到所需要的贷款,因此常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虽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融资政策,使得中小企业目前的经营形势有所好转,但融资难仍是一大难题。
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介绍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就成了中国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创业板的开设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方面企业通过上市从市场募集到资金,另一方面创业板为私募股权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使股权投资的发展得到进一步鼓励,从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中小企业,这种综合效应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李说。
面向成长型中小企业是创业板的一个显著特点。为此,与现有的主板和中小板相比,创业板的上市门槛相对较低,并进行了一些制度创新,更适合中小企业。对一直受困于融资难题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融资平台从此开启,
之前一些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了融资不得不远涉重洋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今后,这类可以选择在深交所的创业板上市进行融资了。
机遇与风险并存
与资本市场投资者遇到的创业板股票暴涨和暴跌相比,创业板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一点不比资本市场投资者小。
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闻岳春说,对企业来说,创业板不仅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而且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我国中小板上50家样本公司在上市4年后的市场份额、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比上市前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小企业可以在创业板的培育下迅速发展壮大。因此,创业板的开设无疑将帮助国内一大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实现腾飞的梦想,并对这些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创新起到无可替代的积极推动作用。”
闻岳春说,创业板还可以降低中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成本。由于过去国内创业板的缺失,过去的几年里,国内一批具有优质创新能力的企业都无奈花费高昂成本到境外上市以求发展,例如新浪、百度、阿里巴巴等。创业板推出后,欲上市的中小企业不但可以降低到海外上市的高昂费用,还可以避免与上市地法律冲突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