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人口总数为13.397亿。2000到2010年间,中国人口增长率为年均0.57%,而上一个十年的统计数据为1.07%,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一半。调查也显示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同时整体人口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这些看似干巴巴的数据其实反映了国家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很深层次的变化,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六普数据发布会后的一次媒体采访中称。
马建堂援引六普的相关数据说明,中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同时,数据中2.6亿的流动人口也说明中国国家经济活力在增强,国家的人口流动性在增强。
“六普数据也反映出中国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受高等教育人口增幅远高于总人口增幅,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近期于清华大学召开的一次“未来中国人口发展挑战——兼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讨会上说道。
中国人口专家也指出,最新普查结果揭示出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几大变化,如人口总量与人口素质的变化,人口流动增速迅猛、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等,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存在的几大变数。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现在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低生育时期,人口爆炸的引线已经拆除,人们不必太在意人口总量,生育水平、人口结构应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更大的流动性
与“五普”相比,“六普”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超过2.6亿人,比2000年增加了1.1亿人,增长81.03%。这给多位人口学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说,世界各国在转型时期,都曾出现人口的迁移、流动。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摇摆、潮汐式流动,且其中40%都是年轻人,这是中国特有的。李建民预计,中国人口的流动在未来仍将持续,城镇化浪潮还将继续
而在北京大学人口学所穆光宗教授看来,2.6亿的人口流动,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
然而在现阶段中国社保制度尚未实现城乡统筹、全国范围内顺畅转移接续的背景下,流动人口这一庞大群体并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指出。同时他也担忧,庞大的流动人口如果不能合理管理,将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稳定问题。
分析六普的报告显示,按常住人口统计,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山东、河南、四川和江苏,而“五普”时的排名是河南、山东、广东、四川、江苏。翟振武教授分析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三大人口聚集区的人口更为密集,表明中国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格局的不均衡在10年间没有缓解,反而得以强化。”
在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我们看到一些大城市出现资源紧张时,往往祭出‘户籍’法宝加以限制,但这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大了户籍制度改革以及捆绑其上的一系列福利制度改革的难度。”李建民说。
“这警示中国,与人口分布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应更加向有利于引导人口的正常流动倾斜。”翟振武说。比如武汉、环渤海地区都是很好的人口聚集区,“这方面的综合政策倾斜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
低生育率之忧
在六普以前,很多研究认为中国生育率大概在1.5到1.8之间,六普数据给了中国人口专家一个新的启示。“现在从公布的数据看,我国的总和生育率1.4-1.5之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说。这个数字已经接近或者低于诸如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或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0%,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26%,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8.87%。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认为,这些数据再次验证了他关于中国人口生育率过低、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判断。
根据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毅的计算,在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情况下,从2030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每十年减少1亿。而65岁 以上老年人口,在2030年将要达到28%左右,占总人口的9.1%。抚养负担将从2000年平均每9.1个劳动者(18~64岁)供养1位65岁以上老 人,快速加重到2030、2050年平均每3.7与 2.1个劳动者供养一位老人。
在解释中国过去30多年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原因时,“人口红利”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人口红利消失”的观点兴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这次人口调查数据确认,中国少儿抚养比的下降速度大大快于此前的预测,中国已越过刘易斯拐点,中国劳动人口存量将于2015年前后开始下降,即确认人口红利的消失。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表示,从总量来讲,中国在2013年劳动力总量、劳动力资源总量很可能到达顶端,劳动力供应还是充裕的。但是从2013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适龄的劳动人口会逐步的下降。
在这种严峻的人口形势下,很多中国人口专家在近年来一直呼吁调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放松生育二胎。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毅建议中国可以尽快平稳过渡到二孩晚育间隔政策,也就是在设置适度晚育时限和间隔时限的前提下,放开生育二孩政策。他认为二孩政策可以大大改善劳动力相对老龄人口匮乏的问题,同时晚育、间隔措施保证了总人口不会在短期内迅速上升。
曾教授计算,在该政策方案下,中国人口总数预计在2038年达到14.8亿峰值,然后平缓下降,不会导致新的生育高峰与人口失控,也不会造成资源的紧缺和环境保护的失控。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表示出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松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