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未来:让扶贫工作从“输血”变为“造血”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内- 社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赢在未来:让扶贫工作从“输血”变为“造血”
本网记者 徐 蓓 • 2012-10-2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2012年8月9日,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在游人如织的天安门广场上,一群身着翠绿色T恤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尽管烈日炎炎,他们黝黑的脸上却难掩来到“祖国心脏”的激动与欣喜,他们发出的阵阵笑声让周围人感受到他们的青春朝气与快乐心情。这20多位青年来自青海、四川藏区的贫困家庭,现在正在参加由中华慈善总会藏文化慈善基金“赢在未来--贫困地区人员技能培训公益项目(以下简称“赢在未来项目”)”举办的中医养生培训班。尽管已经来到北京一个月,可是由于一直忙于学习,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机会游览北京的名胜。

据介绍,赢在未来项目服务的目标群体主要是来自藏区贫困家庭中的青年人。报名参加项目并被选中的人可以在北京天道英才学校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免费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将接受学校考核,考核合格者将被授予证书。学员获得证书之后,可以自行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他们可以选择在藏文化慈善基金安排的就业平台工作,亦或自己找工作。

为适龄劳动力创造就业环境

“作为慈善组织,开展这样的项目,目的就是无偿地向贫困地区无业及失业青年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机会。当一个贫困家庭中的青年劳动力能够有一份稳定工作,得到稳定收入时,这个家庭中的贫困便会慢慢缓解,甚至逐渐消失。”中华慈善总会藏文化慈善基金副主任何斌对《北京周报》说。

据何斌介绍,赢在未来项目迄今为止已经开展了四期。目前,第四期学员正在北京天道英才培训学校学习中医养生按摩。项目的前三期学员均已顺利完成培训,大多数学员也在藏文化慈善基金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

藏族女孩土登则玛在培训结束后选择了留在北京工作。土登则玛来自一个清贫的单亲家庭,她的家乡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偏远山区。初中毕业后,土登则玛没有继续学习,平时就待在家里,偶尔会去当地敬老院帮帮忙。

赢在未来项目开展后,土登则玛通过敬老院了解到这个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来到了北京。完成培训后,通过藏文化慈善基金的推荐,她在北京格林秀足道养生会所当了一名按摩师,现在月收入可以有4000元左右。土登则玛对记者说,起初报名参加赢在未来项目,内心多多少少是有些抗拒的。“因为在我们那边,提起‘保健按摩’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不正经’的地方。若不是这个项目是民政局推荐的,我肯定不敢来参加,尽管如此,我当时也是鼓起好大勇气才到北京来的。在学校学习的日子虽然很紧张,但是和同学们在一起,我感觉很快乐。毕业之后,为了改善我和妈妈的生活,我选择留在北京工作,因为这里的收入相对我的老家而言要高很多。”土登则玛说道。

其实,土登则玛在培训时还对未来的工作存有疑虑,直到走上工作岗位,她的疑虑才彻底打消。“公司很规范,在这里,我们每天有标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除此之外,公司还为我们缴纳三险一金。”她说,“现在,我已经不再对中医保健行业有偏见了,相反,能通过我的手艺,为顾客带来健康,帮顾客缓解疲劳,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价值。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快点儿攒钱,然后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把我妈妈接来一起住。”

同学友爱缓解“思乡之苦”

与土登则玛一样,这些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青年基本上都有浓浓的思乡之苦。特别是一些首次离家、年纪较小的学员,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北京去学习,无疑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的。于是,在赢在未来项目培训班里,一位“关键先生”应运而生。

泽翁达吉,26岁,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精通汉语的他曾经游览过中国大大小小的佛教圣地。出于对中医文化的浓厚兴趣他选择参加赢在未来项目。“中国有句古话‘技不压身’,多学一项手艺总没有坏处,况且,中医和藏医在医理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当家人告诉我,我的条件符合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便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他说。泽翁达吉本是赢在未来项目的第一期学员,凭借着语言优势,泽翁达吉在学习期间帮助了很多同学,尤其是那些汉语水平并不高、又第一次远离家人的藏族同学。

“大概是我离家的时间比较长,又比较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所以,每当他们晚上想家的时候,我都会安慰和开导他们,鼓励他们适应这里的生活。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到城市生活,起初,我都会陪着他们一起外出,必要的时候当当翻译。”泽翁达吉笑着说,“不过,年轻人的适应能力都很强,不出一个月,大多数同学都会适应这里的生活。”

培训结束后,泽翁达吉并未成为一名按摩师,而是继续留在学校里当了一名助教,继续帮助后来的学员们适应新的生活。

据何斌介绍,藏文化慈善基金开展项目是以地区划分的,只要是在藏区,不论是什么民族,符合条件的贫困青年都可以参加赢在未来项目。因此,在培训班里除了藏族学员外还有一些汉族学员。“一开始,这些汉族学员与藏族学员在语言沟通时会有一些困难”,何斌介绍说,“因此,像泽翁达吉这样的生活老师有时候会为他们充当翻译。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不论是来自青海的还是四川的,不论是藏族还是汉族都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来自青海省海南州的26岁藏族小伙儿彭毛东主告诉记者,如果想家了,就和宿舍的同学聊天,“一聊天,时间就变得飞快,似乎就不那么想家了。”看上去这位帅气的藏族小伙儿在班里很受欢迎,在天安门广场与记者交谈的片刻,同学们纷纷抢着和他合影留念,我们的交谈多次被打断。

让学员拥有技能后自主选择未来

彭毛东主之所以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他帅气的外表,还因为他在其他学员的眼中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对于未来,他有着非常明确的想法:先认真学习中医养生按摩技艺,学习完成之后去基金推荐的公司上班。在有了一两年的实践经验后,回到家乡青海,自己开一家中医养生会馆。

这个目标明确的小伙儿甚至还想到了届时如何招揽顾客的方法。“到时,来我们店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免费,这样,既可以为我的店创立口碑,也可以让我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毕竟我受到过基金的帮助,等我有能力了,也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彭毛东主自信满满地说。

看到这样的学员,何斌感到十分欣慰。“我们就是希望在他们拥有技能之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未来的路。他们可以选择我们推荐的就业机会,也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别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依靠技能在社会上立足,改善家里的生活水平。”何斌对《北京周报》说。

 有效扶贫仍需要理解和信任

因为省内有大面积的藏区,青海省慈善总会是中华慈善总会藏文化慈善基金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过去三年,藏文化慈善基金已经在青海省藏区开展了“格桑普照--为藏区同胞拍照片”、“老有所养--资助藏区养老院老人生活补贴”和“赢在未来--贫困地区人员技能培训公益项目”等多个项目。

在青海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宋友兰女士看来,赢在未来项目是一个有效改善藏区贫困青年生活状态的项目。“我认为,这个项目改变了藏区很多贫困家庭的青年的命运。他们中的很多人,若不是因为这个项目,有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他们生活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项目,他们走出去了,开拓了眼界、学到了技术,就可以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因此,青海省慈善总会非常看好这个项目,也会全力配合项目在青海的学员招募。”宋友兰说。

尽管已经开展了四期,已有200多位青年参加了赢在未来项目,但是,由于扶助对象主要是偏远落后地区的贫困家庭,在招募过程中,无论是主办方藏文化慈善基金还是地方的慈善总会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很多家庭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家去北京学习。他们会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会不信任主办方。”李建鹏,青海省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李主要负责赢在未来项目在青海省内的宣传和项目学员的招募。他认为,他的工作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在何斌看来,这些人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想改变落后的生存状态,首先得在思想意识上做出改变,解放思想。“我们是正规、安全的慈善机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可以绝对放心。”何斌表示。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国土部:严格监控各地房地产调控
广州“十三五”用地 仅剩32平方公里
至9月末我国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8家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出台 或提低控高更重公平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与以色列高官会晤
美国核动力航母现身南海 借机拉拢越南菲律宾
孟加拉国判700余涉嫌参与兵变士兵入狱
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会见委内瑞拉前副总统
国务院:年内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庆祝中国乌干达建交50周年招待会在京举行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从未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和文化基因,而且是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