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澳大利亚作家陆格雷(Greg Budd)访问了位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的小镇“汤池”。他称自己是“慕名而来”。与之同行的还有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目前,这一拥有2000多年历史和4. 8万人口的古镇比以往都要出名,因为它正迅速变得平和而安宁,成为“和谐示范镇”。
仅仅在2、3年前,这里与不少地方一样,蝇头小利都有可能引发争执甚至“动手事件”。如今的汤池,“大家遵循传统经典的教诲行事,人人相互尊重,彬彬有礼,甚至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含笑鞠躬致意!”陆格雷印象深刻。
陆格雷家族中有好几位“中国通”,其本人也听说过中国古有“夜不闭户”的说法--和平安定的环境下,人人自足无恶心邪念,晚上开着门睡觉而不必担心会丢东西--在汤池,他居住的宾馆就真地不用锁门。
“世界上很多值得的东西都是不容易做的,可即使不容易也要做。”陆格雷特别提到,汤池的一所非盈利性的民办社会学校正是这方面的典范。
这所社会学校是指创办刚刚两年、以汤池所在县命名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老师等工作人员都是来自海内外的志愿者,其中不乏毅然抛弃了原有高薪职位的年轻人。与许多教师不同的是,他们更强调“力行”,尤其是在教人之前先让自己做到(正己而后化人)。“来之前,我听到过怀疑的声音--‘都是口号’,但当我走进‘中心’,就能感觉到每一个人都是真心在做,不单是为了他们自己做,而且是为整个世界在做。”陆格雷很是赞叹。
“中心”的创始人释净空已年过八旬,他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社会教育50余载,被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聘请为客座或荣誉教授,近些年更是多次出席国际和平会议,反复阐述“以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恢复世界和平”的理念。可不少人对此尽管颇为赞赏与认同,但却只是把它看作难以实现的一个‘理想’。于是,祖籍庐江的净空教授选择家乡做实验,成立了“中心”,运用中国老祖宗积累了近5000年的智慧、经验和方法教育当地百姓。“原先设想需要用3年的时间才见效,可想不到,半年没过,民风就明显改善了。”他坦言道。
2006年10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邀请汤池镇政府官员、“中心”管理者与教师代表到巴黎总部,举行了为时三天的交流活动,包括汇报讲演与实践主题展览。其反响至今仍在扩大。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部门与专家表达了到汤池参观考察的愿望,并陆续成行。
“虽然只有几天的时间,但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汤池让我觉得心宁静了许多。”泰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副大使比亚努兹•扎里亚迪亚博士表示,现在世界上很多冲突都是由于家庭不和,社会不和,而汤池经验与中国文化的精髓均昭示这样一个真理:若真正从家庭做起,就能够再给这个世界带来宁静与和平。
汤池所落实的中国传统伦理体系是以家庭为其中心的:最根本和最基础的是儒家所说“五伦”关系,除“君臣有义”(上下级之间)、“朋友有信”(守信用)以外,其中三种属亲属关系,即“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夫妇有别”(各尽本分)、“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友爱)。“所有星球运行都有其各自的轨迹,它的正道,人与人相处也有正道,是超越时空的。”训导长蔡礼旭认为,“当我们遵循着这‘五伦’走得十分正常,自然而然会有德行流露出来,就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老师们均有这样一个信念:人都是可以教得好的。”蔡老师指出,古人早就给了答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在众多从不同地方前来考察与学习者当中,很多人均表示,在汤池的经历使他们发现,原来人与人、心与心、文化与文化、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是如此的相通,“只要我们各自都能把成见放下,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彼此真诚沟通、平等对待与包容,和平就会实现。”扎里亚迪亚副大使指出,“从汤池镇民与老师们的眼里,我能够看出他们的快乐与幸福来自于一颗真诚的心,他们的快乐是真的,我在这里学到,幸福就是帮助人,就是爱人,原来快乐就是真诚!”
真诚心也让“中心”的老师们要求自己做到和带动人们做到中国古圣先贤所强调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断拓展自己的心量。
“其实,学习和落实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从爱自己拓展到爱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以尽可能广博的胸怀影响教育子孙后代的一个过程。”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李毅多一言以蔽之。
半年当中已几次去过汤池的北京教师李颖体会到,和平的心愿,需要大格局的思考;无界的家园,实现于心口相应、和顺相依的心量。“汤池经验无疑正向世人默默地证实着‘和谐幷不遥远’,‘和平可以达成’,这无不是我们自心的唤醒与回归。”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