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社会
和谐社会 爱满汤池
吕 翎 · 时间: 2007-07-02 · 本刊记者 唐元恺
 
前不久,汤池镇“庐江县希望小学”一位小朋友把自己最心爱的小八哥给放了。“当我打开笼子的时候,它一下子飞了出来,可以看出它是多么渴望自由,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给了它快乐和自由,我希望它经常回来看我,这样我就不会那么想它了。”他在当天的日记作业里这样写道。
老师给这篇日记的评语是:“这是真正的爱!爱是成就!”
学生回复:“老师,‘爱是成就’是什么意思?”
老师答曰:“‘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并且成全他;你体会到了小八哥的需要,并且让它重新回到大自然,就是成就了它的生命,而不是因为你的爱而控制它,占有它!”
在汤池,孩子们正普遍接受着“爱的教育”。“教育其实就是要教给孩子们判断和抉择诸如‘善’和‘无私’等方面的能力;教给孩子敬爱与付出的方法,信任及感恩的心境……”那位小学生的老师肖陈颖对《北京周报》记者说。
“实际上,我们教给孩子们的观念早就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了,种种方法也大都出自几千年来古代圣贤的典籍。”肖老师接着表示。
除了给孩子们上课以外,肖陈颖还与其他许多老师一起,经常给孩童的家长等成年人开办讲座,她主讲的题目之一是《经典就是生活》。学习传统经典,遵循古圣先贤教诲,正成为不少汤池人的重要生活内容。
 
社会实验 和谐示范
汤池位于安徽省庐江县西部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公元前164年汉朝时期便因温泉而得名。伴随着诸多传奇与风雨,这一历经2000多年、已拥有48000人的古镇,如今又进入到全国“文明村镇”与“和谐社会示范镇”之列。在这里,“和谐社会”已不再是理想,而是每一天的生活常态;被当作口号提出的“从我心做起”也不再是空谈,而是人们纷纷力行的本分事。
究其原因,却很简单:正是得益于传统道德教育的重新落实与扎根。自古承传至今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伦理道德教育的部分则是其根本与核心,积累了近5000年的智慧、经验和方法,被反复验证具有达成身心、世界、自然完美和谐,化解冲突、实现安定的功效。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教育传统在中国已经脱序三、四代人左右(至少70年到100年)。汤池自然也没有例外。
“仅仅在几年前,不少汤池人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争执不休;走路不小心碰一下,双方就可能打起来,甚至有时候看一眼都要引发口角……年轻人只顾出外打工,而不管家里的父母。”土生土长的汤池人张大树说。谁也难以想象,这位憨厚而始终面带平和微笑的中年人曾经可是个远近闻名的动不动就开打的“高手”。现在,他早已是一位“儒雅之士”,并因“大孝子”而再次远近闻名。“本该如此,不值一提。”他显得“很不好意思”。
张大树与父母都把自己和家庭的变化归功于传统道德教育和落实教育的老师们。像许多汤池人那样,在交谈时,他们嘴边不时蹦出“中心”两个字,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中心”是指以汤池所在县命名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它创办于2005年年底,是作为社会和谐实验与示范的项目而面世的--它是一所民办非盈利性的社会学校,致力于落实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和培养师资与人才。其首要的目标是让所有镇民接受儒家等经典,同时向海内外敞开大门,欢迎和接待全国乃至世界各处的人们前来学习。凡是到这里听课的学员学费、教材费、食宿费,一律全免。新校区去年年底正式启用,和“中心”大部分资金来源相同,它也来自支持教育的爱心人士的捐赠。
从一开始,“中心”便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教学之外,它也与镇政府共同举办“敬老尊贤”等一系列活动。例如,为全镇70岁以上的老人(2400多人)发放“敬老金”,这在当地立刻引起强烈反响。一位老人说,他把敬老金敬奉在家里最显要的位置,“家里所有的钱财都花光了,我也不会用这个敬老金,要把它当传家宝传下去,能够为子孙后代做个榜样,让他们都知道应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中心”还协助镇政府每年选出“好爸爸”、“好母亲”、“好婆婆”、“好媳妇”、“好儿童”、“好青年”等奖项,意在树立起身边的榜样,建造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和当代荣辱观。由多才多艺的老师们和当地居民同台演出的以“和谐与爱”为主题的文艺联欢会,成为镇里最受瞩目和欢迎的大事之一。去年的重阳节(中国传统的敬老节),也是汤池最重要的一个日子。这一天,老人们成为真正的主角,接受晚辈们的礼拜,收到礼物,看演出,听 “中心”老师“答记者问”……全镇人一起度过了充满温馨与感恩的“难忘一天”。
近一、两年,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人们到“中心”参访和参学,背景、年龄、性别各不相同。其中不少人已通过互联网、光盘或报刊接触过“中心”老师的课,他们有为自己和家人而来,或为企业或团体而来,还不乏想参加“种子教师”招聘考试的,大都怀着一个通过学习而改善现况的目的。不过,就算早有准备,但真地置身“实地”还是会感觉到“超出想象”。
只要来访者一到“中心”门口,便有老师马上迎上前来,标准地行鞠躬礼向大家问好,礼貌热情地接过他们手中的行李,递上清香的温茶……这里所有教师职员,对人对事无不体现着恭敬谦和与悉心关怀。无论“中心”内或外,认不认识,沿路相向而行的人们,都会面带微笑深深鞠躬行礼问好。其实,在老师们的无言示范下,越来越多当地镇民也会向邂逅的“陌生人”鞠躬致意,呈上微笑。这会使置身其中的人们被亲情般的温暖和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友善所感染,不用多久,“外人”的感觉一扫而光,自己也会从回礼,变成主动行礼问好。
“中心”的饭厅免费提供丰富可口的素食自助餐,几乎所有蔬菜都出自于老师们自己耕种的约1公顷多的绿色有机农田--那里绝对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虽然从荒地到农田的转换尚不足一年,但这里品种多样的蔬菜长势竟然都非常可观、诱人。当不断有人来“取经”的时候,老师们就会笑着说:这是用爱心培育的结果。
现在,镇里的离婚率和刑事犯罪率均大大降低,而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却比比增加,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人际关系都明显好转……
诸多久久难治的社会问题,却在短短的一年内得到明显改善的事实,自然引发全国乃至国际对于“汤池现象”的注目。在去年10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邀请汤池镇政府官员、“中心”管理者和教师代表到巴黎总部,就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及其当代现实价值等问题进行了为时两天的交流、汇报演讲与实践主题展览,讲述传统价值观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显著成效,引起了各国与会代表的共同关注、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方面正进一步与汤池方面接洽带团前来参观考察等事宜。
事实上,“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成立的缘起还与化解国际冲突、促进世界和平的大愿有关。其发起人是一位祖籍庐江的老人。这便是旅居海外的释净空法师。
释净空法师现年81岁,常年致力于世界和平、宗教团结和社会教育等工作,精通佛教各派经论,以及儒、道、基督、伊斯兰等多家教派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研习、体悟颇深,讲经、教学已49余载,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地区,还是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院校及国际上多所大学的客座或荣誉教授。近些年,老人家曾十几次出席国际和平会议,并且多次应邀发表主题讲演,阐述“以伦理道德教育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谐”的理念。“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族群,能够维系几千年,未被世界所淘汰,方法不是开会、探讨、镇压、报复,而是办班教学,取得共识,依循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所实现的。”
“每次讲演结束后大家往往都会说‘您的建议很好,但这只是理想,很难实现,另外,传统是否真地能适用于当代?’于是,我们选择汤池小镇做实验,成立文化教育中心,办班教学,研究和落实,以中国祖先的智慧方法化解种种的冲突。”释净空老教授亲任“中心”主任。他坦言,原先以为需要用3年的时间见效,事实却是不到半年就已经达到唤醒百姓良知、显著改善民风的效果,“这说明古老传统的教育,对现代人的教化,仍然非常的有效。”
 
幸福人生 爱的教育
文化教育中心的所有教师和员工均为志愿者,来自五湖四海,大都很年轻,却不少原本是其行业的精英骨干。
“在此接受圣贤的教诲,使自己真正受益;又能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尽一份力,可以让这么好的‘宝贝’让更多人获益。”来自台湾的年轻的周泳杉教师表示。他原本是生物学硕士,却毅然辞去年薪几十万的职位,携夫人、孩子一起落户汤池镇。与大多数老师一样,他是先通过“种子老师”的考试与严格培训才获得“中心”教师资格的。
在“中心”,有着与周老师同样行动的人为数不少。当然,他们并不认为放下某些人羡慕不已的东西“有什么”,反而无不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我们在汤池过得很充实,很愉快,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大家真诚地彼此爱护、支持、照顾和帮忙,温暖极了。”来自山东的教师王孝明说。
“中心”训导长蔡礼旭老师也来自台湾,今年不过30几岁,但无论在内地的大学讲堂上,还是在喜爱传统文化的人群当中,甚至于海外,他的演讲都打动过无数听众的心。
据蔡老师自己介绍,他在大学毕业后也曾象许多年轻人那样,在一年之内换过多个工作,一直都没能“理得心安”。“可在接触了儒家文化等传统经典之后,便豁然开朗,也坚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与方向,近而全心投入,越学越喜欢,越体会越付出就越有信心。”
他表示,人生的动力其实就是一个“爱”字,“爱”与“被爱”都是力量。“我们懂得‘爱’人,心量就阔宽了,就拥有源源不绝的动力;‘被爱’就是感恩,不断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国家和感恩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乃至感恩天地万物,这种力量非常之强。”在他眼里,每个人的生命,跟前辈师长,跟祖宗圣贤人,是分不开的,“而拥有一颗智慧承传与报恩的心,我们才能够懂得人生的意义,明白如何经营自己幸福美满的人生。”
很多老师也认为,“爱”是所有幸福和善心的泉源,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成就对方善良与正确,不讲条件。一点都不贪恋,就象母亲时时看着孩子的目光,没有一刻会离开,却又从不觉得自己有在付出什么……而爱的付出与被爱的感恩构成了许多老师认为“圆满”的幸福人生。在其心目中,幸福人生得自爱的教育。
“中心”的讲座正是以“幸福美满的人生”为题,许多听众将其称之为“触动灵魂的最好的人生启迪”。老师们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哗众取宠的言语,有的只是一片真诚的心,字字句句无不是感同身受的善意,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面对当前“富而不乐”的现实,他们更能体会:幸福与物质财富的多少没什么关系,“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吧。”有老师如是说。
据了解,起初汤池人想不出“中心”要做什么,也有“教‘经典’有何用处”的质疑声,更有人干脆提出“不如就教我们怎么赚钱吧”。老师们没再多说,只是做出样子,启发引导,代替一些年轻人孝敬和陪伴老人,为他们做其子女都不愿做的事。“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淑芬老师在书法与篆刻上很有造诣,她本人花费大量时间,义务教授当地的孩子们写大字,给他们讲圣贤的德育故事……见到自家的老人和孩子,一天天快乐和安稳的样子,人们终于体会到老师们的用心,并且被深深打动,开始学着孝顺父母,教育子女,友爱乡里,全心全意接受起“爱的教育”。
现在,许许多多镇民视这些带给他们生活巨大改观的老师们为“恩人”,会当作自己家人一样的爱护,最好的水果,最好的粮食,家里还没吃,都先运到“中心”,而且并不“声张”。不少汤池人说:“这些老师来到我们这里住,他们离乡背井的,若是让他们受苦,就是我们照顾得不好啊。”一时间,尊师重道之风吹遍小镇,吹向远方。人们确实感受到老师们所讲的:人跟人都是一体的,相互信任,彼此付出,事事感恩,就是最幸福美满的人生。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