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南海Ⅰ号”:廿年一觉沉船梦
吕 翎 • 2008-03-12 • 陈飚 徐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清理“南海I号”凝结物时打捞上来的碇石(古代船锚的一部分)。它长达三米,沉稳结实,棱角清晰,保存相当完整。 摄影 詹欣金

从2007年1月16日开始,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多次派出工作船组出发前往阳江海域对“南海Ⅰ号”古沉船进行精确测量和外围凝结物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出凝结物25吨,打捞周边散落的完整文物137组近500件,主要包含金属器、陶瓷器、唐宋铜钱以及部分漆器残片等。

“南海Ⅰ号”外围清理工作结束后,广州打捞局为“南海Ⅰ号”量身打造的重530吨的巨型钢沉箱(即沉井)随即运抵“南海Ⅰ号”考古打捞现场。该沉井用特殊钢材建造,呈长方形,长35.7米,宽14.4米,高12米。沉井设计分上、下两段,下沉井底部设计为向内收缩的斜角,象刀刃一样,以便沉井顺利地插入海底淤泥中。

按照整体打捞方案,沉井运抵现场后,广州打捞局将使用静压力把它缓缓压入淤泥,整体罩住沉船及其周围淤泥,然后再从上沉井底部两侧穿引36根钢梁,封闭钢梁之间的缝隙,形成一个封底密闭的“钢箱”,再把钢箱以及箱内的“南海Ⅰ号”古沉船、周边泥土等原样不变地整体打捞出海。

2007年11月13日,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潜水员的60天苦战,终于将已经装有“南海Ⅰ号”的巨型钢沉箱的36根底托梁全部穿引完毕,随后,施工人员在底托梁之间的空当穿进37块厚度为12毫米的钢板,使底部密封,以保证起浮时沉箱中的泥沙不会外泄,确保古船不会受到损害。

2007年12月22日,在“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总指挥吴建成的一声令下,广州打捞局为此次打捞特别定制的4000吨全回转起重船“华天龙”和载重能力1.5万吨“重任1601”半潜驳一起缓缓把装载有“南海Ⅰ号”的沉箱吊出水面。

12月23日,在拖轮的牵引护航下,装载着沉箱和“南海Ⅰ号”的“重任1601”巨型驳轮被缓缓拉向阳江海陵岛的十里银滩。在那片洁白的沙滩上,新建成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被称为“水晶宫”)正在静静地等候着它的到来。

从12月26日晚10时30分起,经过2小时40多分钟“蜗牛式”的缓慢爬行,装载“南海Ⅰ号”沉船的沉箱终于整体落上“水晶宫”码头,接下来,广州打捞局用气囊铺成轨道,然后将沉箱放到气囊上,通过滚动气囊慢慢将沉箱牵引至“水晶宫”。

12月28日,“南海Ⅰ号”正式入住新家“水晶宫”。至此,“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其后,“南海Ⅰ号”的神秘面纱将在安全、清澈的“水晶宫”内被逐步揭开。

 

   上一页   1   2   3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