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中国的核电站是安全的
吕 翎 • 2007-09-18 • 本刊记者 兰辛珍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对于导弹的袭击,霍耀光认为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全球的核设施都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一协调下的,使用核能源的国家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联盟,如果贸然袭击一个国家的核电站,实际上是等于向全世界所有的核电设施宣战。

对于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和附近的居民来说,即使不发生核泄漏,长期工作或生活在核反应堆周围,会不会危害他们的健康?曲静原说,核电站有一项常规的工作:定期从环境介质中取样,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析,检测放射性物质的含量高低。根据目前的研究和监测,还没有发现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事例。

秦山核电站从建成开始,就在离核电站3公里范围内设了36个实时自动检测系统,并在对核电站周围50公里范围内的空气、水、土壤、农副产品进行检测,秦山核电站还经常买羊,测量羊身上的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所有检测显示,秦山核电站周围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环境数据变化。

 

核废物进行科学处理

由于核放射性废物需要数万年才能衰减到对人类无害的程度,如何处置核电站反应堆废物是中国核电站建设的重点之一。

霍耀光介绍,在每个核电站有一个十数米深的大水池,反应堆燃烧后的乏燃料取出后放入水池中冷却,这些冷却的乏燃料可以由国家统一进行后处理(但不在原地),就是先提取废料中的有用物质,然后进行深埋。目前中国所有核电站反应堆的废料暂时还在水池中保存,没有进入深埋处理阶段,如大亚湾核电站原设计可以就地存放40年的乏燃料,这个容量还可以扩大。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和航测遥感研究中心主任王驹,是中国核废物处理专家,也是中国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许多公开场合王驹都提出,在现阶段深埋处置是高放射性废物处置最现实的一种方法:即在地下建造一个处置库。处置库必须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开凿出来的,因为稳定完整的岩体能确保核元素不向外迁移。

在核废物的深埋处置中,首先将这些高放射性废料进行玻璃固化,再将玻璃固化体装入金属罐,在处置库中这些废物罐周围充填有回填材料。

核废物分为高放射性核废料和中低放射性核废物两种。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中低放射性核废物处置场有两个,分别位于甘肃玉门和广东北龙。对于中低放射性核废物的处置,中国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条件。

甘肃北山是王驹选定的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最佳地方,这儿是花岗岩,且地壳比较稳定,方圆上千平方公里,荒无人烟,气候干燥,雨水少、蒸发量大。处置库场址确定后,还需要建立地下实验室,验证各种技术,因为只有在地下实验室做的实验,才能与将来深埋地下的真实情况一样,包括地下的温度、压力,水流和地壳应力等情况。目前王驹带领的科研组已经对北山核废料处置库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多次钻探测验,大概2015年能够确定地下实验室的位置,2025年建好地下实验室。

曲静原介绍,深埋处置目前国际上赞同的通用做法。“现在能想到的对地下处置库的最主要威胁是地下水的腐蚀作用,同时岩层断裂、地震等因素也都在考虑之列,这些是计算机仿真系统要做的工作。等这些研究工作都完成,处置库本身的建设大约需要5-10年,所以,我国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库将是2040年的事了。”曲静原说。

根据2005年上半年国防科工委出台的中长期核废料处置规划,高放射性核废料永久性处置库只建一座,设计寿命10000年,容量要能储存100至200年间全中国产生的核废料,在满了之后就永久地封掉。也就是说,至少100年之后,中国才会建第二座永久性高放物处置库。

中国现有核电站产生的高放射性核废料的绝对量并不大,百万千瓦的一台机组,一年产生的废料也就在80至100立方米。目前中国核电站产生的废料总量大概是几千立方米。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