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中国视野>>> 科技
中国加速发展核电
吕 翎 · 时间: 2007-09-18 · 本刊记者 兰辛珍

 

在大连市北面约110公里,有一个叫温坨子村的地方,这儿紧邻渤海辽东湾东海岸,仅有几百户人家,人们一直过着农业和渔业混合作业的宁静的生活。2005年的时候,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这儿的宁静--这儿被选为了核电站厂址,核电站前期准备工作开始。核电站建设用地被铁丝网围了起来。2007年8月18日,这个叫做红沿河核电站的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显示,红沿河核电站一次开工4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是中国核电建设史上一次开工机组数量最多的核电站,将在2012年后相继建成投入商业运营。

红沿河核电站只是目前中国在建的数个核电站中的一个。

 

13年内将建成30多座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目前,中国共有11台核电机组运行,装机容量为8700MW。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中,核能机组仅占其中的1.8%,发电量仅占2.3%。但这种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每年都有新开工建设的核电站。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模生产的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核电在中国的远景规划中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规划,到2020年核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4%,占总发电量的6%。这就要求未来十几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新增2700万千瓦。考虑到核电站需要5年左右的建设周期,未来十几年内每年将有至少三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开工建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原秘书长夏国钧说。

2005年中国就发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核电站的批量建设,推进核电产业化进程。

目前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两大握有核电牌照的公司都加大了核电的投资力度。此外,包括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等四家发电企业,都在预备建设自己的核电站。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通过国际招标引进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分别投资建设的浙江三门、广东阳江等核电站,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其中广东阳江核电站将是中国最大的核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6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

除浙江和广东外,目前中国至少还有10多个省、市提出了核电发展规划。

为了满足核电发展的需要,中国在不断 加大铀资源勘探力度,寻找和落实大型、超大型天然铀资源块区。据记者获悉,目前重点开展了北方伊犁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砂岩型铀矿资源普查工作,以及江西相山矿田的勘查工作。

核电发展也给核电装备制造业以及相关附属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到2020年,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约3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00亿元。如果设备国产化率达到60%-70%,那么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将面临超千亿元的巨大“蛋糕”。随着核电投资向非国有资本的开放,许多民营企业和外资开始了中国核电建设的投资。目前,在上海、四川和东北已经形成了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一大批国内企业参与了核电站相关设备材料的制造。

 

着力发展自主技术

据悉,红沿河核电站将采用具有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反应堆技术,这是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处于略高于国际同类核电二代技术的先进水平,比国际同类核电二代技术更成熟和安全。在红沿河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机组中,一号和二号机组国产化率为70%,三号和四号机组国产化率为80%,全部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为85%。

除了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第三代核电技术也已经应用。但第三代技术是属于从美国引进的技术。“我们现在的研究目标是,使我国的核电技术尽快地从第三代进入第四代。”夏国钧说,“重视核电技术与设备制造的自主创新,是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一大目标。”

中国的核电发展从一开始走的就是自主发展的道路。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在核电技术、核燃料循环技术和核基础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完成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初步的设计改进研究;已设计出了高性能燃料组件;建成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并完成了重要试验等等,这些成果都是处于国际同步或领先的核电技术水平。

在核电站建设上,中国在核电工程设计、建造和项目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自主设计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初步形成了自主开发百万千瓦级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基础和能力,特别是核电站燃料元件制造实现了国产化,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核安全、环境保护、核应急等保障体系。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目前中国大陆所有投运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最大的业主;是国内核电自主设计开发的重要力量、核燃料惟一的供应商,也是重要的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以及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的专业供应商,承担着核电站运行和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任务。

1991年,以中国核工业集团为主,中国自主设计建造了首座核电站--秦山一期300MW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运营,比中国第二座核电站,也是采用法国技术的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营早了3年。

 

快速发展还需转变体制

从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到现在,中国的核电发展其实十分缓慢。

“核电发展缓慢,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想认识问题。”夏国钧说。

核一直是国家统管的绝密材料,这也使得核电站的建设完全处于国有严格控制的环境中,虽然现在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核电建设,但是在真正建设中,非国有资本只出钱却没有参与建设和管理的权力。”夏国钧说。

“在观念上,我们应该把核电与水、火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都一样看待,统一纳入电力市场中来,不要孤立核电。”夏国钧说。

夏国钧介绍,中国核电建设投资体制的争论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开始,到目前仍在继续。在中国核电发展初期,核电的建设管理方式属于电力行业,并与核工业部在核燃料元件、反应堆技术方面紧密协作,当时中国核电发展是以电力部门为主。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政府将核电归到核工业部,将核电民用工业军事化,直到现在,一直维持着只有两大核电公司由政府授权可以搞核电的体制。“这是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的,这种核电建设投资体制,无论如何是不能适应大规模核电建设需要的,必须尽快改革。”夏国钧说。

夏国钧认为,所谓核电体制转变,就是让投资核电站就像投资水电、火电等发电厂一样。国家应当允许有实力投资核电的企业或愿意投资核电的企业组建国家规划批准建设的核电站,只要这些核电站接受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核电站的质量与运行安全就可以了。

目前,中国政府虽然提出了改革核燃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组建核燃料、退役治理专业公司的计划,目的也是想向放开核电投资体制转变,但现在看来,真正落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附:中国核电站建设情况(加框)

正在运营的核电站:

中国目前有4座核电站11台机组运行。

一、秦山核电站:

一期工程是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1985年3月开始建设,1991年12月并网发电,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二期工程,是建设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管理的首座2× 60万千瓦商用压水堆核电站,于1996年6月2日开工, 2002年4月15日投入商业运行。

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采用加拿大核电技术,1号机组于2002年11月19日并网发电, 2002年12月31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03年6月12日并网发电, 2003年7月24日投入商业运行。

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两台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营运。是中国第一座引进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建设的大型商用核电站。

三、田湾核电站:

工程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单台机组的建设工期为62个月,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建成投产。采用的是俄罗斯的核电技术。

四、岭澳核电站

一期工程于1997年5月开工建设,拥有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2004年7月16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目前正展开二期工程建设。

在建和规划中的主要核电站:

一、广东阳江核电站,规划投资达80亿美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全国最大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于2006年正式动工。

二、浙江三门核电站,2004年7月开工建设,规划为6台百万千瓦级装机容量。一期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将首先建设两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机组。三门核电站最快将在2010年前后建成。建成后,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超过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

三、辽宁红沿河核电站,2007年8月主体工程开始建设,计划投资500亿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预计于2012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营。

四、江西省计划投资人民币400亿元建造一座发电能力约为400万千瓦的核电厂。根据规划,核电厂将建于九江市东部、长江南岸的彭泽县境内,该项目将于2008年开工。

五、重庆市将在涪陵建设一座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的核电站。初步规划总投资200亿元,年发电量达85亿千瓦小时。2013年首台机组并网发电,项目业主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六,湖南省拟建的核电项目规划装机600万千瓦,一期装机200万千瓦,目前已完成水文等8个外围专题的合同谈判。预计明年可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上报项目建议书。

七、山东威海规划建设一座195兆瓦气冷式核电站,这将是全球首个投入商业运营的“球床”核反应堆。由中国最大的电力公司华能牵头。

(资料来源:根据新华网资料整理)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相关报道:
· 中国的核电站是安全的 [2007.09.18]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