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我碾成粉末,能给儿子铺成一条路,我会毫不犹豫地跳入粉碎机中。”--田惠平
送走一位有意资助星星雨的澳大利亚籍华人后,星星雨的创办者田惠平女士接受了《北京周报》的采访。
田惠平的生活原本是一帆风顺的,良好的家境让她健康快乐地长大。之后,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出国留学,一切都很如意,可就在1988年赴德归国后,田惠平发现两岁半的儿子杨韬行为异常,对周围事物极端冷漠,经检查,儿子被确诊为患有孤独症。
“每一张孤独症诊断书背后,都是一个母亲破碎的梦。”接下来的日子里,田惠平沉浸在了无尽的痛苦中,甚至想到了死亡。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花了两年的时间来说服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不过最终,田惠平还是选择了勇敢面对。她放弃了大学教师的职位,放弃了自己在重庆安适的房子,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她读遍了所有能够找到的中外医学资料,对孤独症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这时,一本台湾孤独症研究专家写的《行为教育训练》给了绝望中的田惠平一线希望:行为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纠正儿童的病态行为,进而为他们重返社会提供可能。
“经过行为训练,我相信儿子会慢慢好起来的。既然没有地方收治孤独症儿童,我就自己给韬韬治,给更多的孩子治。”从那一刻起,田惠平踏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艰辛之路。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