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与孤独症儿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星星雨的使命
2006年12月13日,记者来到“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这个并不宽敞但充满温馨的小院。一位特约讲师正在给家长们讲座,所以孩子们没有在室内上课,而是在志愿者的陪护下自由活动,因此记者有幸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这些孤独的天使。
最先见到的志愿者是来自北京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该校的青年协会与星星雨很久以前就建立了联系,每周五下午都会有8到10名志愿者来星星雨,在家长参加培训讲座的时候帮忙照料孩子。
“来这里做志愿者,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名青协干事对我们说,“我们学校离这里很远,有时候我们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比我们在星星雨里待的时间还要长。但是,每次来星星雨,大家都觉得十分开心。能够照料这些孩子,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力来帮助他们,即使天气再冷、路程再远,也是值得的。
一名志愿者对记者说:“很多人对孤独症儿童不了解,认为他们和弱智儿童差不多,听起来就觉得烦,不想跟他们有什么接触。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孤独症儿童并不是智力低下,不过是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与我们不同罢了。我经常来星星雨做志愿者,每次都很开心。在我眼中,他们和别的孩子是一样可爱的。”
随后,不同学校的志愿者陆续赶来,他们陪着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画画、一起在院子里跑跑跳跳。性格沉默的儿童需要一名志愿者就可以了,而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则需要两名以上的志愿者共同看护。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从外表上看和健康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一样的笑着、跑着,只是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和周围的人和事的交流非常少。志愿者和他们的对话,也是按要求要做到简洁并且语速缓慢,因为孩子们对信息的接收量和接收速度都受到限制。比如,如果想知道他们是否口渴,应该直接简单地问“喝水么”,而不是:“宝贝儿,渴不渴啊,姐姐给你倒杯水喝好不好?”
田惠平介绍说,“这些志愿者们,除了讲师外,主要是一些在校的大学生,在家长参加培训不能和孩子一起上课的时候(星星雨的课程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帮忙照顾小孩。志愿者对于星星雨的发展非常重要,一是通过资源动员的方式为星星雨节省了开支,二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星星雨。不过,换一个角度说,来星星雨做志愿者的经历其实也给了这些年轻人一个机会。他们通过自己的付出深深体会到:原来被人需要是这么重要,原来助人真的可以为乐。”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