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因为我们在,世界不孤独
• 2007-02-04 • 本刊记者 王文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我这一生有两个孩子,一个杨韬,一个星星雨。两个孩子都先天不足,所以说就注定了我这个妈妈的艰难。--田惠平

 1992年,田惠平辞去工作,带儿子来到了北京。次年,她创办的“孤独症儿童启智训练班”在北京西灞河地区一间低矮破旧的房子里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成员:六名孤独症儿童和六名幼教老师。同年12月底,“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正式注册成立。

 在田惠平的记忆中,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搬家。星星雨就像一个流浪的孩子, 一次又一次地漂泊,半年的时间里,共搬了三次家。为了孩子们的治疗和教育,为了家长们殷切的希望,为了心中永不熄灭的信念之光,田惠平倾尽了所有,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面。白天,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招募老师,寻找场地;入夜,她悉心研读各种孤独症病理书籍,为孩子们设计制定最佳的训练方案。在回忆这段生活时,田惠平说:“矜持和自尊我都有过,可从我成为孤独症儿童母亲这一天起,这些就都远离我了。如果我注定要在今天的社会带着孤独儿童们闯出一条生存的路,那我就必须去承受。”

 1994年,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了田惠平的经历,后被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转载,由此,更多的人知道了星星雨举步维艰的发展之路。同年,“加拿大基金”为星星雨提供了价值约163 200元的设备资助,这是星星雨收到的最早的资金支持。渐渐地,一些日本和台湾的专家开始志愿到“星星雨”服务,香港一些民间社团和私人也陆续向“星星雨”捐款,虽然并不能偿付全部支出,却让田惠平感到自己并不孤独。

 “我是幸运的”,田惠平说:“这么多年的经历,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集体的力量太重要了。若没有大家的支持,没有社会的帮助,我田惠平一个人再努力,也什么事都成不了。我感谢每一个在星星雨工作着和工作过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星星雨的今天。真的,我由衷地感谢他们。我是个幸运的人。总是有人和我在一起,让我知道,我并不孤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