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20”峰会:赋予可持续发展新势头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里约+20”峰会:赋予可持续发展新势头
陈须隆 • 2012-07-18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第26期 6月28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成就与挑战

中国一直是可持续发展坚定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显著成就。主要有: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作为重要途径,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逐步提高发展质量。中国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成为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

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加快。中国坚持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人口增长速度稳定在较低水平。中国人的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初具规模。中国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扩大趋势。中国高度重视城乡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前6年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人口减半”的目标。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十年来,中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水电、风电装机和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水资源保护制度,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以及人均仅有世界平均水平28%的水资源,养活了占全球1/5的人口。

然而,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一些尖锐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

中国仍然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中国大部分区域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期乃至初期阶段。中国扶贫对象尚有1.22亿。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压力。中国占52%的国土面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碱化等中度以上明显退化的草原面积约占半数。

资源条件的刚性约束已然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中国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和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7%。中国经济发展短期内难以摆脱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持续面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技术进步以及管理创新等严格要求的巨大挑战。

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性问题突出。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人口流动与转移带来的社会管理压力大。中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国的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不足,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里约+20”峰会将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牌

“里约+20”峰会有三个目标和两个主题。三个目标:一是重拾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二是找出目前我们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不足;三是继续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类挑战。两个主题:一是是基于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绿色经济;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我们有理由对“里约+20”峰会充满期待。期待它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成功:

一是赋予可持续发展新内涵。可持续发展已不能仅是对工业文明的调控,而应是一种文明革命,是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的质的转变。本次会议应在凝聚“绿色经济”共识和提出具体计划的基础上,推动人类社会向“绿色文明”转变。

二是赋予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应有助于统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实际困难。为此,第一,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核心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第二,应加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以及其他相关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作用。第三,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环境署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加对其资金、技术支持。第四,国际金融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及多边发展银行需要将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其规划和项目。第五,应以《21世纪议程》为基本框架,全面加强国际、区域、国家和地区层面的治理。

三是赋予可持续发展新势头。“里约+20”峰会应为重振国际发展合作发出积极、明确、有力的信息,达成新的全球共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注入新的活力。峰会应致力于推动各国强化政治意愿,结合既定目标和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新挑战,增强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果。相信“里约+20”峰会将开辟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我国对接东盟第二条铁路进入施工冲刺阶段
专家称嫦娥三号明年发射将软着陆月球
住建部专家:下半年楼市不太可能大幅回升
第六十二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在鄂尔多斯市开幕
世贸组织就中国稀土限制措施案成立专家组
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完成洲际往返飞行
欧盟拒绝将黎巴嫩真主党列为恐怖组织
联合国副秘书长再访叙利亚评估当地局势
楼市博弈反弹交织 中央两月十度释调控不动摇信号
国务院派8个督查组 查16省市房地产调控落实情况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专题导航更多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