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又是一个回顾和展望的季节。对即将过去的2009年,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朱锋教授用一句“积极的迹象要比消极的多。”加以概括。
12月20日举行的国际外交形势报告会上,朱锋教授向北京周报记者历数了今年出现的积极的迹象。首先是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回暖,经济危机终于有了见底的希望。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调整,并提出“巧实力”概念。尤其是对穆斯林世界,奥巴马提出了“要基于共同利益和彼此的尊重,寻求前进新方式”。在巴以问题上美国明确作出反对以色列在以占巴领土上建立新居住点的表态。同时,在对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也显示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态度。特别是今年3月20日伊朗的新年,奥巴马破天荒地通过电视向伊朗发表了新年祝福,试图改变两国间的“冰冻”关系。“美国外交政策调整,赋予了国际事务处理中难得的转机”,朱锋说。
同时,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暴力事件减少也被看作国际局势朝积极方向发展的一个标志。
然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未在过去一年内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在经济危机过后有所扩大。“由于世界金融体制改革并不彻底,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未得到实质解决”,朱锋教授对此表示担忧。但更让这位45岁的教授感到担忧的是一些国企的海外投资行为。他指出,一些大型国企在敏感地区的巨额投资使国家在外交事务中面临压力,由于这些国企多为在市场上有着垄断地位的航母级企业,几乎不存在竞争,所以大众也未能从这些投资中从中获取很大的利益。朱锋认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威胁论”的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从先前的“军事威胁”扩大到了现在的"商品威胁"、"能源威胁"等等,目前支持“中国威胁论”的国家也逐渐增多。
对于中国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朱锋教授认为,体制转型将成为困扰中国发展的长期问题。他说:“未来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已不单是GDP 的竞争,而是发展模式的竞争。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体制,是中国能否在未来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关键。”
对于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朱峰表示这是一件好事,中国网民有了更多了解新闻事件的机会,同时草根民众也有了更多表达意见的渠道。在今年法兰克福书展期间, 德国电视二台播放了德国著名的搞笑节目主持人马丁•松内博恩(Martin Sonneborn)的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松内博恩假扮记者,故意用德语向中国的参展代表提问,并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任意曲解中国人的回答。这样的节目引起了 中国网民的极大愤慨,纷纷指责德国电视二台的用心险恶并要求德国就此道歉。
针对中网民的激烈反应,朱峰表示理解。但他认为这样的摩擦和误解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我并不担心这样就会使得极端主义和爱国主义在中国互联网舆论中占了上风,相反,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碰撞,是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观念冲突。但是,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是,这些涉华报道的背景,有的时候误解是由于缺乏语境而产生的。中国同世界的交流和相互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朱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