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从两个视角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王伟光:从两个视角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
• 2012-11-12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人民网北京11月9日电 今晚20时,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的集体采访,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接受采访。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问,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王伟光回答,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历史定位,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王伟光认为,可以从两个视角来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第一是实践视角。任何伟大的理论都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实践需要理论,实践呼唤理论。从十六大以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个发展进程中破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作出新的科学回答。也就是说,它是从实践中提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第二,从理论视角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30多年。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不断地随着实践创新而推进理论创新的十年。科学发展观正是适应实践创新而形成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王伟光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坚持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第二个要点是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第三个要点是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第四个要点是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祖国统一、外交和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王伟光说,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外国政要、政党和组织祝贺中共十八大召开
十八大观察:反腐“三重”发力 谋建廉政体系
周小川:对“热钱”保持高度警惕
专家预计2020年将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
专家建议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联动
证监会回应“股市不好”: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
以色列39年来首次对叙利亚炮击
国务院公报开微博粉丝超25万 内容暂时不能评论
“光棍节”20余家电商销售额有望超300亿元
十八大报告经济体制改革阐述引人关注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从未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和文化基因,而且是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部分。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