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全球瞩目中国改革元年之二:重塑质量增长新思维
• 2014-11-11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新年开局,在各界纷纷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之时,海外观察人士已经注意这样的新情况:中国决策者正在淡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指标意义,将焦点从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向质量,力求重塑经济发展的新思维。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去年12月上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这一做法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理念一致,也发出了中国将容忍更低经济增速,以换取结构性改革的明确政策信号。

新思路蕴含大智慧。经济增长率更多是经济运行的客观结果,而非政府主观规划的产物。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看,多数政府都会给出一个经济增长数据,但更多作为预测,而非一成不变的目标。例如美国白宫每年会发布两次经济预测报告,这份报告会对全年经济增速作出预测,但一年内的两次报告往往会根据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对预测值作出修正。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建议说,中国政府应淡化经济增长目标,因为这样的目标沿袭了计划经济的传统,与新领导层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新侧重点有冲突。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也表示,在制定经济目标的时候,应考虑“确定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目标”,淡化GDP增长目标。

事实上,中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一直致力于淡化具体的GDP目标值,而是代之以“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新提法:上限是防范通胀,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亦即宏观调控的目标值不再局限于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如“保八”或“保七”,而是着眼于一个“合理区间”,并且这个区间是随着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变化而持续变化的。这种变化,赋予了宏观政策更多灵活性。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认为,增长目标被固化,就制约了政府设定其他变量目标的能力。他说:“中国方面越早淡化GDP增长目标(比如转而采用家庭收入增长目标),中国经济调整就可能越顺利。”

中国政府淡化GDP指标的做法,还释放出明确政策信号,即不再像过去那样看重经济速度,而将更加关注经济质量,以寻求增长与调整之间的微妙平衡。

海外观察人士已经意识到这种政策转变的意义。罗奇说:“增长放缓未必是坏事……对中国来说,再平衡与经济增速放缓如影随形。”他解释说,服务业每单位GDP需要的工作岗位数比制造业和建筑业要多30%,所以如果服务业成为经济主要动力,就可以在7%-8%的GDP增长水平下实现充分就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专家史蒂文•巴尼特也表示,中国经济减速意味着未来更高的人均收入,因此对中国经济减速不必担忧。他预计,从目前到2030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仍能达6%,中国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长期以来,对国际投资者来说,一国经济增速放缓更多被认为是负面事件。但这次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对中国的经济减速要正确地予以解读:其减速后的增长率依然令世界其他国家艳羡,而且正在朝可持续增长迈进(虽然增速降低)。从长期看,这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如是说。(完)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特写:“APEC之夜”北京美丽绽放
珠海航展开幕 运20歼31首次亮相
学习小组:习近平眼中的“APEC蓝”
APEC欢迎晚宴显“水元素” 体现上善若水
国际媒体关注APEC 中国味道“浓浓的”
沪港通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正式开始
李克强缅甸行前瞻:开创中国东盟关系新局面
建立中韩自贸区短期或对中国企业形成冲击
白宫宣布将于本月12日起实施对华新签证措施
习近平:使太平洋真正成为太平之洋、合作之洋
微画册更多
APEC·北京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活动将于11月5日至1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议程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其中,领导人会议将于10日至11日在雁栖湖举行。
专题导航更多

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

10月9日至17日,李克强总理赴德国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俄罗斯、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李克强还参加中俄总理定期会晤,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的纪念日。65年来,中国由积贫积弱不断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的社会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国际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习近平访问亚洲四国
亚欧新闻媒体论坛
对口援藏二十年
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