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青 · 2025-11-1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 标签:鼓岭家书;中美合拍纪录片;文化 | 打印
| 纠错 |

“My Bonnie lies over the ocean,
(我的爱人在海的那边)
Oh bring back my Bonnie to me.
(把我的爱人带回来)”
鼓岭的风吹过千年柳杉,它枝叶摩挲,念起百年前的中外居民簇拥在它身旁时的笑语;笑语随风拂过闽江,浪卷了又卷,低回吟唱跨越太平洋的牵绊。在温柔缱绻的歌声中,当一封藏着家族记忆与两国情谊的“家书”,从中国福州的山巅小镇发往美国,一段由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的中美民间友好佳话,通过中美合拍纪录片《鼓岭家书》,开启了新的篇章。
东南卫视11月10日20:30,这封承载着真挚情感的“家书”全球电视首播开启,邀你共赴一场连接历史与当下、串联东方与西方的友谊之约。

从“啊,鼓岭!”到“鼓岭缘”
鼓岭,不仅是被福州人视为避暑后花园的梦中情岭,也是生活在大洋彼岸友人的“My Bonnie”——梦里故园。
1992年,《人民日报》一篇《啊,鼓岭!》,揭开了美国加德纳夫妇对中国鼓岭的深切眷恋——出生于20世纪初的密尔顿・加德纳,童年在鼓岭度过,临终前仍反复念叨“Kuliang”,却未能再回故园。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看到文章后,立即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闽,帮她完成了丈夫的遗愿,让尘封的友谊重见天日。像加德纳这样的“鼓岭之友”还有很多。
2012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时,在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动情讲述鼓岭故事,寄语“两国有更多各界人士共同加入到中美友好事业中来”。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关心与推动下,“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和中美青年交流周相继在福州成功举办:论坛于2023年率先启幕,交流周则在2024年接力开展。其中,青年交流周吸引了来自美国29个州(特区、海外领地)的200余名青年,和近300名中国各界青年代表共同参与,中美青年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两次活动期间,习近平主席都发出贺信,让百年鼓岭故事持续焕发生机。
这一次,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全国友协立项指导,中国外文局和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作为总出品,解读中国工作室、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历史频道等机构共同制作完成纪录片《鼓岭家书》接过这份“情缘接力棒”,以国际视角首次将这段佳话搬上屏幕,以电影级品质精心打造,让中美人民的真挚情感在新时代继续传递——鼓岭的故事,从来不是遥远的过往,而是中美人文交流的“活化石”。

以电影级质感再现往昔风貌
双时空叙事解锁“家书”情缘
“兰玛丽亚医生是那个时代少数成为医生的女性之一,她热切地渴望去中国,最终她真的去了。”
一个宁谧的冬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霍莉·柏聆听祖母讲起曾曾姑奶奶兰玛利亚的远跨重洋的往事——1887年,兰玛利亚从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医科毕业,远渡太平洋前往中国福州,不仅在闽清建起善牧医院,用医术救助百姓,还收养了中国女孩兰醒球,将毕生心血倾注在这片土地。细细观赏家中那幅来自遥远东方的“八骏图”,霍莉·柏心中泛起阵阵波澜。
《鼓岭家书》就是以美国高中生霍莉·柏来华追寻先辈足迹为主线,通过“历史与当下”的双时空叙事,串联起中美两国人民跨越百年的情感共鸣。
带着家族记忆,霍莉·柏踏上中国之旅,与中国青年周天懿结伴而行:在鼓岭,她们寻访千年柳杉王、百年邮局、中外公用水井,捡拾起中美人民交流交往的温情点滴;在闽清县六都医院,她们听老院长刘守光讲述兰玛利亚冒死抗疫的往事,看见百年前兰玛利亚主持修建的医生宿舍“恩兰楼”仍矗立在绿树间;在福州三坊七巷,霍莉·柏随周天懿尝鱼丸、穿汉服,用“他者视角”记录当下中国社会的生机与包容。
纪录片《鼓岭家书》,还通过情景再现还原历史——并非简单的历史摹写,而是以电影级拍摄手段精心构建一场场视觉叙事。摄制组在鼓岭百年石阶、网球场、邮局与游泳池等原址旁,以讲究的光影与场景设计,复原了百年前中外居民共居的生活图景:夕阳下真诚的求婚、中西合璧的生日宴、孩童在池中嬉水、恋人在球场挥拍……每一个画面,都像一封封昔年家书,在镜头中重新被唤醒。
受邀抢“鲜”观看纪录片的穆言灵等“鼓岭之友”表示,看到鼓岭故事在纪录片中鲜活真实呈现,内心深受感动。

“小切口”见“大主题”
中美Z世代传续“鼓岭缘”
“这幅图上有八匹马在嬉戏,有‘马到成功’之意;旁边的松树、白鹤,寓意为‘松鹤延年’;而盘旋于空中的蝙蝠,则暗含‘幸福’之意,因为在中文里‘蝠’与‘福’谐音。”
午后,福州闽清道科厝的院子里暖意融融。原闽清县六都医院院长刘守光向霍莉·柏娓娓道来“八骏图”的深意——这幅丝绸工艺品里,饱含着闽清百姓对兰玛丽亚依依难舍的深情以及真挚祝福。这正是《鼓岭家书》动人心弦之处:用个体记忆的微光将“中美友好”这一宏大主题融化为可看、可触、可共情的日常细节。
细节里充满着东西方的温柔对话:当画面从霍莉·柏祖母家的“八骏图”流转至古厝与别墅错落隐现于翠谷之中的鼓岭;当兰醒球接力唱起兰玛丽亚喜欢的美国童谣“My Bonnie lies over the ocean”;当《啊,鼓岭!》的作者刘中汉说起密尔顿·加德纳对鼓岭的牵挂时,声音不自觉放轻柔——《鼓岭家书》完成一次次跨越太平洋的彼此凝望。创作团队将人类共通的深情,注入每一个镜头。
“家书”作为贯穿全片的意象,在历史与现实的光影中不断现身:昔日,它是飞越大洋的鸿雁,传递着如兰玛丽亚等人与中国友人之间跨越太平洋的牵挂,也记取了曾为飞虎队一员的穆蔼仁,与中国军民共同抗战的生死情谊。
如今,青春,为“家书”添上了最动人的笔触。霍莉(Holly)·柏与周天懿(英文名Ivy)——这两位名字恰好呼应西方圣诞意象“冬青与常春藤”的中美青年,初相逢便一见如故。她们一起漫步福州老街,一起放风筝,一起寻访鼓岭往事。“冬青与常春藤”因历史而相遇,因理解而结缘。她们的友谊,正是“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最为生动的写照。
最后,霍莉·柏在鼓岭邮局写下一封“家书”:给祖母寄去明信片。明信片上数语,写不尽她一路的收获,但那崭新的邮戳,为跨越三个世纪的情缘,添上新的一章。
“鼓岭”是联结中外的情感纽带
传递“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每一个鼓岭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事实: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之处,但我们可以建立友谊,而且这份友谊可以代代相传。”
“鼓岭之友”穆言灵和霍莉·柏谈起了很多鼓岭往事。穆言灵的话语里,流淌着穆家几代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切眷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嘱托将一半骨灰撒入闽江;她与丈夫在中国扎根三十多年,更以“爱中”“爱华”为两个女儿命名,将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融入血脉。
霍莉·柏不由得感叹:“鼓岭,不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名字,更是一条情感的纽带。”
从十九世纪末中外居民在鼓岭共打网球、同享美食,到今天中美青年共探历史、共话未来;从兰玛利亚的医术仁心,到霍莉·柏与周天懿的青春之约——《鼓岭家书》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最好证明。
当镜头掠过路易斯安那的辽阔天空与鼓岭的缭绕云雾,当霍莉·柏表示“我将带着鼓岭的故事回到美国”,我们读懂:跨越万里的友谊,不因时光而褪色;以真心写就的“家书”,总能抵达心灵最柔软的角落。
除了在东南卫视播出外,纪录片《鼓岭家书》还将在海峡卫视(11月13日22:10)、历史频道、腾讯视频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陆续播出,让往来于大洋间的“家书”传抵世界各地的万千家庭。
|
|
|||||||||||||||
产品专区 |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