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由来自青藏高原的党项民族建立。公元1038年建国后一度与宋、辽、金并立,鼎盛时曾控制河西走廊,其都城兴庆府建于今宁夏银川市。公元1227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攻灭,此后逐渐销声匿迹。
“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的专史,这让人不禁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了近200年?在银川市贺兰山脚下的戈壁滩上,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土包”,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掘证实了此处就是西夏皇家陵园。
那些神秘“土包”正是西夏九座帝陵和200多处陪葬墓的陵塔。它们与陵区内的32处防洪工程遗址以及北端建筑遗址一道,无声诉说着西夏真切存在过,并一度繁荣辉煌。贺兰山重峦叠嶂,西夏陵古冢巍然,
巨大的文史价值、雄浑的自然景观让如今的西夏陵成为热门景区。初次到来的游人有时会疑惑,“‘土包’有啥好看的?”“土包”学名陵塔,原本是实心八角密檐塔,有绿釉海狮等屋脊装饰。在近千年风雨侵蚀下外部建筑结构渐毁,只留下表面分布着窟窿的“土包”。这些“土包”由黄土夯筑而成,致密瓷实,且土中加入白石灰,植物难以扎根存活,因而得以保存至今。如今在西夏陵博物馆,游客能看到精美的建筑构件残件,龙首鱼身的绿釉鸱吻,高152厘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鸱吻构件之一。大量人面鸟身的迦陵频伽,是佛教中的“妙音鸟”,反映了西夏人的佛教信仰。西夏陵墓道封土独具特色,中原王朝帝陵墓道一般不可见,但西夏帝陵墓道非常显眼,以九座帝陵中的三号陵为例。陵塔前有一道鱼脊形凸起,其下便是墓道所在地,专家称之为鱼脊形墓道封土。西夏陵中有何“藏宝”?发掘六号帝陵时,考古人员向下挖了20多米,几乎有八层楼高,才触达墓道所在地。其中出土了珍贵文物雕龙石栏柱以及竹雕、金银饰等,在一处陪葬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男三女四具尸骨,结合多次入葬痕迹,判定这是一处一夫多妻的合葬墓,为党项族一夫多妻婚配制度提供佐证。其中还出土了一件“国宝级”文物,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其肌肉线条栩栩如生,通体散发着温润的金色光泽,展现了西夏高超的金属冶炼技术,证实了农耕与游牧文明在此交融。在帝陵布局上,西夏陵吸收借鉴了唐宋帝陵特点,建设了包含陵门、角阙、献殿等在内的陵城以及陵城外神道、阙台等。除了鱼脊形墓道封土,西夏陵独特之处还在于,陵城内的陵塔等主要建筑,明显偏离中轴线,专家推测这与党项民族的信仰有关。北宋帝陵中的成对乳台,在西夏陵中被碑亭替代,其中放置碑文,碑文底座是巨乳怒目的石雕力士形象,其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眼圆睁而外突,兼具突厥石人、佛教力士和汉族碑座的风格。据文献记载,西夏境内不仅有党项族,也生活着汉、吐蕃、回鹘、鞑靼、契丹、女真等多个民族,各民族不同的生业方式、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给西夏文化带来多元特征。西夏陵中的大量遗迹反映了西夏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发展,也证实了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宋史·夏国传》中记载了西夏九座帝陵的陵号,但由于刻有神秘西夏文的石碑被毁,专家只根据七号陵残碑推测出,七号陵是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的寿陵。其他帝陵分属哪位皇帝?西夏陵还有诸多谜团等待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