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记者 陶子惠 · 2022-06-0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神舟十四号;中国航天;文化 | 打印
| 纠错 |
你有想过吗?会在现场看火箭发射,送航天员出征;
你有听过吗?火箭发射的震耳轰鸣,人群的热烈欢呼;
你有看过吗?火箭发射的巨大雷焰,还有壮丽的尾迹云……
星辰大海,征途万里,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即将再次出征太空。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发射。
每一次火箭发射时,在追随火焰尾迹的目光中,除了有守望的航天人,还有一群热爱中国航天的摄影师们,他们拿起“长枪短炮”,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中国航天的发展,用手中的镜头讲述中国航天的故事。
2022年5月31日,张敬宜在甘肃嘉峪关。(图片来自微博@张敬宜Tea-tia)
来自北京的95后航天摄影师张敬宜,便是其中一位。现在的她刚刚结束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拍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工作,前往甘肃酒泉,静待神州系列飞船的又一次升空。
追“星”之路
2020年第一次在现场看完“天问一号”发射后,张敬宜便爱上了火箭发射。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她走遍四大发射场,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16次火箭腾飞。
“一旦你拍摄了一种火箭,你就会想要捕捉更多的类型的火箭。”张敬宜告诉《北京周报》记者,每一个火箭都有自己的特点, “这就像集邮一样,你会想要看各种各样不同的火箭类型。”虽然会有一些等待的时间,但是对“火箭少女”张敬宜来说,一旦在现场看到过一次火箭发射,就会觉得哪怕发射时间可能只持续几秒钟,也值得前期漫长的等待。
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2020 年末,由于天气条件恶劣,火箭发射被推迟了两三天。“我们就在发射场,一起等待暴风雨过去,”张敬宜回忆说。“再比如,最近发射的货运飞船天舟四号,它在空中出现的时间只有五秒钟左右,再加上大雾天气,能见度几乎为零。我们基本上什么都看不到,只是快速地按快门。”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张敬宜摄)
俯仰之间
天文摄影本质上属于科学摄影,极具技术性。张敬宜从小便喜欢天文知识,十年逐梦星河,张敬宜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2019年,极少收录极光照片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天文每日一图”栏目,转载了一张以《冰岛上空的巨龙极光》为题的照片。照片上,极光宛若苏醒的巨龙,张开双翼,似要仰天咆哮,又像在俯瞰凡间。中国的央视也夸赞其为“最美极光照”。
2019年2月6日,冰岛夜空北极光景色。(张敬宜摄)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正是张敬宜。这不是她第一次登上NASA天文每日一图。
早在2017年10月和2018年6月,她拍摄的两张星空摄影作品就已先后登上NASA官网。而这张“龙形极光”作品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令她成为 “中国被NASA推荐最多的女性摄影师”。
作为一名航天家属,从最开始对家人工作的不解,到现在无条件的支持,张敬宜感叹,每一次发射背后的故事都让人感动:“哪怕在最贫穷的年代,中国人也从未停止追逐飞天的梦想……无数航天人为了中国航天事业默默地付出,是他们的勤奋执着、一丝不苟、勇敢奉献才让我们看到中国航天最辉煌的样子。”
张敬宜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在最好的年华见证了中国航天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被问及,如果能回到60多年前,想对第一代中国航天人说些什么时,她这样回答:“我想说:谢谢你们。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中国航天的今天。”
她还想告诉中国的第一代航天人,60多年后,新一代航天人已经把我们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我们建造了自己的空间站,还去到了月球,火星,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还要探索木星和更远的太阳系边缘。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开始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中国航天的发展,记录我们的航天梦,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全世界:我们的火箭一样惊天动地、响彻神州大地。”
神舟将起,星海为伴。嘉峪关在静等神舟十四号的起飞。
“我们在这里仰望星空,而中国航天在这里奔向星空。”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