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俄罗斯志愿者的冬奥之旅

《北京周报》记者 李潇阳  ·   2022-02-09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文化
打印
纠错

  24日,当焰火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鸟巢”上空绽放之时,为冬奥会开幕式服务的志愿者仍在岗位上忙碌,其中有一位用中、英、俄三种语言和外宾自如交流的志愿者显得格外亮眼。她是来自俄罗斯的尤丽娅。

  “那天装了两千多个(观礼物资)袋子,接待了上千个外宾,说了上百次‘晚上好’。”尤丽娅告诉《北京周报》。 

  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志愿者们130日正式上岗。他们的工作要持续到3月中旬北京冬残奥会闭幕。 

  尤丽娅目前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2012年随父母从家乡圣彼得堡市来到中国。“我很早就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妈妈是中国人。”尤丽娅说。 

  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22届冬奥会给尤丽娅留下了深刻印象。20214月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选拔在清华大学启动后,她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尤丽娅成为国家体育场(“鸟巢”)内的礼宾助理,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提供中、英、俄三语互译服务。 

  据尤丽娅介绍,他们目前每天工作近八小时,多个楼层都要安排礼宾志愿者,需要记录大量信息。“带队老师会帮我们统筹理清需要完成的工作,这让我们觉得很安心。”她说。 

  因为要接待大量来宾,礼宾志愿者工作时都是全副武装,身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面罩和口罩。“中国是第一次,也应该是唯一一次进行闭环管理的冬奥会,闭环内始终在强调和贯彻佩戴口罩、隔板消毒等防疫措施。”尤丽娅说。 

27日,尤丽娅在国家体育场(受访者供图)

  虽然见证了开幕式的震撼,在“鸟巢”坚守岗位的志愿者只能通过观看转播感受赛事的精彩。工作之余,尤丽娅为俄罗斯运动员喝彩,也为她喜欢的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加油。她还乐于搜集冬奥徽章,已经集齐了“顶流”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徽章。 

  她期待能通过这次志愿者经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来到中国后,尤丽娅发现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重重。起初老师会帮助她把课件译成英文,没过多久,她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对中文经济学课程了。 

  “我曾经担心到了清华后会孤身一人,会因为文化差异跟不上学业。到了之后我发现,我很快就融入了这里,也学会了拥抱不同的文化。”尤丽娅2021年回顾自己在清华的学习经历时写道。 

  尤丽娅还说,她未来想从事与中俄经贸相关的工作,为跨文化的交流“添砖加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