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在“闹元宵”里体会传统的魅力

王传涛  ·   2019-02-19  ·   来源:中国网
标签:元宵节;传统文化;文化
打印
纠错

  元宵,就是要“闹”起来。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全国各地的百姓都可谓在热闹中过度。忙碌了一年的劳动人民在春节之后,或自发,或由地方相关部门统一组织,以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形式,欢度着属于草根和百姓的春节与元宵节。

  在北方,花灯、高跷、秧歌等民俗演出形式好不热闹;在南方,吃汤圆、舞狮、舞龙也可谓精彩纷呈。从一线大城市的广场公园,到偏远小山村胡同巷道,都可谓“千树桃花迎春红,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传统民俗文艺以全方位立体式的结构形式在全国每一个角落绽放。

  刚刚过完春节的国人,很快投入到“闹元宵”系列活动中去。陪着老人、带着孩子,去逛灯会、猜灯谜,看锣鼓喧天的民间艺术,真是好不热闹。出生在新时代的孩子们,也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些来自于农耕文明时代的民粹艺术——孩子们这才发现,不是所有的娱乐都来自于电子终端,有一种嗨皮叫走到室外与那么多人一起热闹。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元宵节传承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变得永远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内核与文化传承。或许,现在鞭炮和烟花已经被禁止,或许许多封建迷信活动也慢慢被祛魅,但是,属于元宵节的浪漫情怀、娱乐精神没有变,国人对于元宵节的文化信仰没有变,全国人民大联欢、合家欢的氛围没有变。

  记得前些年的两会上,有传统文化和民俗学者建议把元宵节设定为“中国情人节”;也有学者和专家建议把元宵节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甚至有网友建议国人的春节假期,应该从大年初一放到正月十五……这些愿望虽然都在短期之内难以实现,但是,元宵节的魅力与影响力,是深入人心的,元宵节里热热闹闹过大年、闹元宵的节日氛围没有变。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并没有随着信息革命、技术革新而式微,这体现着民俗和传承的力量。而这,也是我们当代人获取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

  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继承并保护好诸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仅仅关系到一个节日,更关系到建设文化强国目标能否实现。(作者系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