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鲁安怀:高等教育对于切断代际贫困起到决定性作用

  ·   2018-03-16  ·   来源:中国报道
标签:两会;高等教育;文化
打印
纠错

鲁安怀委员

  教育是民生之本。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水平的高低,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水平,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不符合我们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鲁安怀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双一流’建设管理办法,不能搞新一轮的‘千校一面’。”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2.7%,在学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正快速迈向普及化。但是,中国虽然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但距离教育大国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中国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显得极为迫切。

  “过去,985和211工程主要是强调在学校层面上的建设,而‘双一流’建设则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建设,还包括了学科的建设。”鲁安怀委员表示,“双一流”建设,特别是一流学科建设给更多高校提供了新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改变此前高校身份固化、发展模式趋同、良性竞争缺失、学科设置重复交叉等问题。

  “我们已经有一些大学的学科建设走到了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相比国际顶尖院校还有差距。下一步,中国的高校要更深层次的参与到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去,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说。

 

大学要回归人才培养的本位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呈现“井喷式”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增加了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提升国民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了盲目态势。许多大学都把自身发展目标定位为综合类大学或研究类大学,一方面导致高校缺乏特色,缺乏创新,千人一面,万人雷同;另一方面,令高校教师热衷于学术科研出成果,对于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高校教学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这是高校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 鲁安怀委员表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往往重科研轻教学,这导致许多高校至今也没有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大学跟科研院所最大的区别是,科研院所专职从事科学研究,而大学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同时也会参与一些科学研究项目,服务于国家建设。但是这并不是大学的本位,高等教育的第一位还是教学。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高校的教学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证。而这个问题如果一直得不到落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就无从谈起。”他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地位,推进教授治学,鼓励教授治校,树立学生是根本、学术是保障、教师是重点的高校办学理念。

  同时,对于当前高校发展“千校一面”的趋势,鲁安怀委员认为,大学也需要分层次、差异化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以国家的需求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机构。理想的高等教育最终是要实现人的发展。那么大学在承担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是要有差异的。不同的大学会提供不同的培养方式。今后的高校应该是有的培养领袖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有的培养科学家、研究型人才,也有的培养工匠和技术型人才......如果不是这样,所有的高校都朝着一条路上走,那这样的高等教育就是失败的。”

 

高等教育对切断代际贫困起到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做好全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一场硬仗。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脱贫攻坚战中,教育扶贫是最持久有效的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着力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状况,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可以说,教育扶贫是乡村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因为乡村发展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鲁安怀委员认为,要实现乡村脱贫,不仅需要政策和产业的扶植,同时必须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增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让更多出身贫困农村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考上大学,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改变“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

  “目前我们国家有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让一些优质高校专门拿出一部分比例,面向贫困地区招生和录取,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可以说,这对农村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鲁安怀委员说,相比对贫困家庭进行直接经济资助,一个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学生可能是一个家庭彻底脱贫的关键。

  培养一个,影响一家。“通过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使其毕业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最终摆脱贫困,受益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可能是包括周边亲戚等若干人就会直接受益,而潜在的影响是更为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几代人。这也是我们国家通过扶贫最希望看到的”,鲁安怀委员表示,“可以说,高等教育可以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于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