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岳露:新疆民族舞者

《北京周报》记者 李小玉  ·   2017-05-1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新疆;舞者;文化
打印
纠错

  对于第一次观看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表演的观众而言,一个身影会格外引人关注。她就是岳露,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近20年来唯一一名汉族舞蹈演员。她笑称自己才是歌舞团里的“少数民族”。

  当然,除了面庞容易辨认外,岳露精湛的舞蹈技艺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27岁的她学习舞蹈已有20多年时间,在其身后也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2009年,19岁的她以作品《在梦里我看见》获得“全疆舞蹈大赛”独舞特等奖;2012年,22岁的她表演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佳演员奖;2015年,25岁的她成为新疆“万个故事献祖国”活动的第一批代表,到北大演讲并现场表演,引起轰动。

  岳露说自己是“疆三代”,父辈对新疆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她投身舞蹈事业,除了自身的爱好外,也与母亲的心愿有关。原来,由于年代的限制,岳露的母亲当年没能接受正规的舞蹈训练,她因此希望女儿能代替自己成为一个能歌善舞的人。于是,从她四岁起母亲就着手培养她练习舞蹈,在她10岁的时候就送她到了艺术学院学习民族民间舞。2005年,凭借扎实的舞蹈功底,岳露成功考进了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成为了歌舞团中唯一的汉族演员。

  然而这一特殊的身份在刚入团的几年时间里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语言沟通上的不畅可以在日常交往中慢慢改善,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新疆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传统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却着实让她头痛,因为这会影响她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诠释。“新疆民族舞的动作设计是很讲究的,每个动作都有蕴意,多来源于宗教仪式和生活习惯。如果不了解动作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即使能够模仿出肢体动作,表情和眼神也难以做到传神。”岳露向《北京周报》记者解释说。

  为了在舞蹈中做到形神兼备,岳露开始阅读介绍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书籍,并且在和少数民族同事相处中也不断积累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体会民族舞蹈的精髓,她还经常站在镜子前练习各种表情、眼神和手势,加班练习到深夜1、2点钟也是常有的事。

  有了对少数民族习俗的理解,岳露的舞蹈技艺越来越纯熟,动作也更富有感染力,一些看过她表演的观众甚至开始怀疑她是不是汉族人,奇怪她怎么会有流淌在新疆少数民族血液里的那份热情?“因为我是新疆人。”她总会这样骄傲地告诉别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疆的生活本来就是这么欢快、充满激情,我们展示的正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岳露对新疆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也使她对传承和传播新疆民族文化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她希望能用艺术的方式将新疆民族文化直白地展示出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新疆。在进入歌舞团的10多年中,她随团去过10多个国家交流演出,几乎每场演出结束前,现场观众都会自发地同演员一起跳起新疆民族舞蹈。在那一刻,她感觉到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新疆舞的魅力由我和团队传播至了大洋彼岸。”岳露说。

  正像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团长艾尼瓦尔·赛买提解释的那样,“新疆是古丝绸之路要道上的重镇,既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借鉴了西方文明,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这也造就了新疆文化开放、包容的独特性和新疆独特的魅力。”岳露希望将这份魅力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爱上新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