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清代曾颁发“控烟令” 乾隆因患肺病传旨禁烟

  ·   2015-06-01  ·   来源:新华网
标签:清代;控烟令
打印
纠错

  新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从6月1日起实施,其禁烟范围之广,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说起“控烟”,其实古已有之,仅清代就曾发布过多次“控烟令”……

  烟草自明代传入中国以后,吸烟逐渐盛行,到清朝初期,吸烟者更为普遍。清廷入关后的前几位皇帝都曾努力恪守祖训,严格禁烟,特别是禁止在紫禁城、寺院等公共场所吸烟。但道光、咸丰年间以后,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衰落,“控烟令”也成了一纸空文,致使“烟民”剧增,“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走卒乞丐,莫不人口衔一支烟以鸣得意。”故此,人们将吸纸烟、吸鸦片、打麻将和嫖娼并列为晚清“四大公害”。

  

《大清律例》明确“控烟” 

  “文武官员吃烟者革职,旗下人枷号两个月”

  《大清律例》始编于顺治元年(1644年),历经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到乾隆年间重修,在经过乾隆皇帝御览鉴定后,正式“刊布中外,永远遵行”,形成清朝的基本法典。其中关于“控烟”做了明确规定:“凡紫禁城内及凡仓库、坛庙等处,文武官员吃(吸)烟者革职,旗下人枷号两个月,鞭一百。民人责四十板,流三千里。该管官员见而不行捕首被旁人捕首者,该管官员俱罚俸半年。又紫禁城内大臣侍卫员吃烟者,派出看门护军查拿被获,除照例议罚外,照其官职加取一个月俸银给与拿获之护军。跟随人被获,除照例责打外,亦向伊等之主取一月俸银给与。如护军校不行拿获,革去护军校,不准折赎,鞭一百,枷号两个月。护军不行拿获,鞭一百,枷五个月。闲散执事之人照例鞭一百。”

  按照这些规定,紫禁城里面是绝对不允许抽烟的。文武官员如果知法犯法,违令抽烟,则开除公职。此外,旗人要枷号(拘留)两个月,不仅要套上重枷站街示众,还要抽一百鞭子。普通百姓要挨四十大板,流放三千里之外。同时还有连带性处罚,也就是如果主管官员看见属下吸烟视而不见,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样要受处罚,扣罚半年俸禄。如此“控烟”,力度不可谓不大。一时间,吸烟者骤减,谁也不敢在紫禁城及仓库、坛庙等公共场所吸烟了。

  然而,如此严厉的“控烟例禁”到道咸年间逐渐松弛,特别是到了清末几乎被抛弃了,极少再有人因“违纪”吸烟而受到处罚。

  

康熙皇帝“控烟”从我做起 

  《庭训格言》称“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人”

  康熙“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吸烟”,成人后耳闻目睹了吸烟对百姓和国家的危害,所以当了皇帝之后,便“从我做起”,痛下决心戒掉烟瘾。他在《庭训格言》中说:“……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人,因而永不用也。”他说到做到,从此再也没有吸过烟,同时诏令官吏军民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违者重罚。

  史贻直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官至詹事,有“丞相”之称。陈元龙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曾官至工部尚书。这两位甚好吸烟,且自恃功高,视“控烟”诏令于不顾,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烟不离手,紫禁城内也不例外。康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心破掉二人的恶习,以推进“控烟”诏令的广泛实行。

  一次,康熙帝南巡江南,旨意史、陈二人陪驾前行。因皇帝在身边,两人不敢当着他的面儿抽烟。当行至山东曹州(今菏泽)暂住时,康熙皇帝当众赏赐两人各一根水晶杆烟袋,并谕旨二人当众吸烟。史、陈二人喜出望外,受宠若惊。谁知,他们吸烟时只要一用力,众人就会隔着透明的烟杆看到火星往上蹿,伴随着“噼啪”的炸响之声。在火星蹿到嘴边时,又会发出更加响亮的爆裂声。众人击掌大笑,前俯后仰。这时,二人才知道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是用他俩当“反面教材”来以此为鉴,让大家懂得吸烟的危害。这次惩罚使他俩痛改恶习,从此与烟草一刀两断了。不少人一见皇帝的两位重臣都戒了烟,也不敢怠慢,纷纷扔掉了烟杆儿。

  

乾隆皇帝因患肺病传旨“禁烟”

  御医诊断“是病在肺, 遘厉者淡巴菰也”

  乾隆皇帝酷爱吸烟,闲暇时常吞云吐雾,即使上朝议政,也令太监携烟具侍候。曾有大臣几次奏请禁烟,乾隆均不置可否。

  一年初冬的一天,乾隆刚刚起床, 忽觉喉头奇痒难耐,忍不住一阵剧烈咳嗽,直咳得声音嘶哑、头晕目眩,上气不接下气。皇后见状,急忙上前为皇帝轻捶后背,然而无济于事,咳嗽愈加厉害。皇后恐有不测,急令太监直奔太医院。众太医闻讯,不敢怠慢,遂倾巢而来,给皇帝会诊。一位老御医为他把脉后微微叹道:“皇上咳嗽不止,微臣以为,病根在于吸烟过度。倘若不戒,恐于龙体大为不利。请皇上三思。”乾隆得知病因之后,方觉吸烟之害,于是命内侍不再安排他抽烟。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咳嗽也就不治而愈了。但没过多久,他的烟瘾上来了,又抽起了烟,可没过半个月,他又患了严重的咳嗽病。御医仍诊断为“是病在肺, 遘厉者淡巴菰(烟草)也”。旧病复发使乾隆痛下决心,彻底戒了烟。因为戒了烟,再加上注意养生保健,他活了八十八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不仅自己戒烟,还传下“控烟”谕旨,令所有朝廷官员不准吸烟。据传,乾隆下了“控烟”谕旨之后,朝中官员纷纷将烟戒掉,但也有人私下里吸烟。于是,有人给乾隆皇帝打 “小报告”,说仍有人在宫内吸烟。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在养心殿处理完朝政后走出养心门,来到了军机处旁。但见侍卫值宿房的房门虚掩着,便走过去。他刚推开房门,一股浓浓的烟味儿扑面而来。走近一看,三个侍卫正每人捧着一个烟袋抽得正起劲儿。乾隆皇帝龙颜大怒:“胆大之徒,军机处值房重地,也敢施有烟火,戒烟之谕岂是一纸空文?!”三个侍卫一见圣上到此,连忙跪倒在地。乾隆皇帝依次夺下他们手中的烟袋,拂袖而去。

  第二天早朝之上,乾隆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痛斥了军机处那三个在值房中吸烟的侍卫,并将“收缴”的三个烟袋予以展示。随即传旨:将那三个吸烟的侍卫革职,并予重笞,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对疏于管理的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各罚俸禄半年。随后告诫百官,凡在禁宫内吸烟者将严惩不贷,从此再也没人敢在紫禁城内吸烟了。

 

 慈禧太后也曾下令“控烟”

  《大公报》报道皇太后“将孔雀烟八箱,全行掷弃湖中”

  慈禧太后嗜好众多,抽烟是其中之一,在故宫博物院内至今还藏有她用过的水烟袋,此外,她对纸烟(卷烟)也很青睐。

  清末时纸烟已在京城出现,《清稗类钞·吸卷烟》载:“卷烟为欧美运至之舶来品,亦有产于我国者。以纸裹于外也,故又曰‘纸烟’。以吸时有香也,故又曰‘香烟’。”因纸烟最初来自国外,所以被俗称为“洋烟”。由于纸烟制作成品低廉,比起传统的烟草,携带和吸食方便,香味浓郁,很快成为上层人士时髦和身价的标志,并以最短的时间“普及”到一般民众。在宫内,不仅后妃、太监、杂役吸食,连慈禧、光绪等也不例外。慈禧最喜欢吸的是一种叫“孔雀牌”的香烟,据说烟中添加了香料,所以抽起来很提神儿。

  据传,有一次慈禧在颐和园里召见德国公使夫人时,仍是烟不离手,一连吸了三根,还时而咳嗽几声。公使夫人被烟呛得直皱眉头,于是告诉她烟吸多了会“尼古丁”中毒,损害身体健康。慈禧不知“尼古丁”为何物,公使夫人便告诉她“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一种毒素,长期吸烟能出现多种疾病,危害脑力,甚至危及生命。慈禧一听立马将吸了半截子的烟卷扔掉了,然后让李莲英将自己喜欢的“孔雀牌”香烟全部丢在昆明湖里。随后传旨:宫廷之内禁止太监、宫女吸纸烟,违者必罚。

  老佛爷的“控烟令”一下,那些嗜好吸烟的太监、宫女连忙将自己的纸烟处理掉,因为她们知道老佛爷的脾气,一旦违反了她的旨意,轻者罚银、挨板子,重则被枷号、杖毙。一时间宫内是谈“烟”色变,就连最受宠的大太监李莲英也不敢怠慢,将老佛爷赐的三包“孔雀牌”香烟都扔了。

  1905年6月27日《大公报》以“太后戒烟确闻”为题作了报道:“皇太后近日颇研究卫生要旨,以纸烟有害脑力,于日前将孔雀烟八箱,全行掷弃湖中,并戒在内廷服侍之内监及宫女等人,一概不准再吸纸烟。”一时间“老佛爷戒烟”成为京城里热议的“佳话”。

  或许是因老佛爷“戒烟”之举,1907年初,学部议定禁止中小学学生吸烟,并通饬各省实施。1908年夏,学部再次发令,规定“年未满十六岁者,不得吸食各种烟卷”。此“控烟令”发出后,各界纷纷响应,由此出现了一个“控烟”高潮。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