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BR America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深夜书房”夜读人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010.jpg
/
  •   4月17日晚11点26分,“80后”读者李女士(左一)在书店里看书。自从两年前搬到附近后,她就经常来这里看书,有和工作相关的,也会翻一些言情小说,最晚能读到凌晨1点。她说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读书是一个很快的方法。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4月18日晚9点43分,16岁的读者小张在书店里看书。他说自己家住附近,一般都是晚上来,已经连续来了两个多星期了。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4月18日晚9点49分,1994年出生的小张在书店里读小说。她去年第一次到这家书店,之后就经常来。“同龄人除了爱看手机外,还是有很多喜欢读书的。”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4月18日晚10点15分,一名91岁的读者在摘抄一部历史文献。“我有个项目要急着查阅。我今年91岁了,没有时间了。”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4月18日晚11点21分,刚刚从沈阳调到北京工作的读者崔先生在三联书籍专区翻阅图书。他今天跟着亲戚过来,想体验一下北京有特色的书店。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4月18日晚11点32分,读者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读书。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4月19日晚10点24分,31岁的自由撰稿人姜先生一边踱步一边看书。“走着看书比较放松,我不爱总窝着、坐着看。”他家住在附近,书店24小时营业后基本上每天都来,他喜欢看一些小众的、刚刚出道的人写的书。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4月19日0点14分,在河北一所大学读心理学专业的赵文靖翻看《LENS》杂志,她说封面上的标题“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吸引了她。她是第三次来北京,第二次到这家书店。已经考上苏州大学研究生的她这次跟几个同学到北京玩,她们一起在这里通宵看书。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4月20日0点10分,从事设计工作的朱愉准备实施自己的首次通宵看书计划。“读书是我一种消遣的方式。”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4月20日0点27分,读者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内翻阅图书。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 01.jpg
  • 02.jpg
  • 03.jpg
  • 04.jpg
  • 05.jpg
  • 06.jpg
  • 07.jpg
  • 08.jpg
  • 09.jpg
  • 010.jpg
  近年来,24小时营业的书店在不少城市流行起来,它们为白天没有空闲读书的爱书人点亮了一盏盏夜读灯,他们夜深人静时徜徉于书海之中,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24小时营业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记录下深夜里的读书故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