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BR America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生态移民”铺就脱贫致富新生活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010.jpg 011.jpg
/
  •   宁夏彭阳县红河村移民群众带着行李,离开家乡,踏上前往迁入地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的路程(2013年4月16日摄)。
  •   由宁夏固原市彭阳县贫困地区搬迁来的移民抵达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点(2013年4月16日摄)。
  •   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一名农民在田间种植地膜玉米,当地十年九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遇到旱年,每亩田仅能收入几百元(2013年6月15日摄);下图为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红树莓种植基地,移民吴金城在田间除草,他每年可通过除草工作收入1.5万元左右(2015年6月22日摄)。
  •   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一名小朋友在村里的山坡上玩耍(2013年6月15日摄);下图为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点,几名小朋友在家门口玩耍(2015年6月22日摄)。
  •   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农民马成军(左二)一家人在自家的窑洞内合影(2013年6月15日摄);下图为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马成军(左一)一家人在自家的移民新居合影(2015年6月22日摄)。
  •   拼版照片:上图为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农民张俊明行走在沟壑纵横的旱塬上,张俊明在90年代打工时发生意外,双腿落下残疾,山大沟深的地理环境给他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2013年6月15日摄);下图为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张俊明在家门口散步,移民点平坦的道路让身患残疾的他能经常出门活动(2015年6月22日摄)。
  •   拼版照片:上图为移民迁出地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的黄土高原地貌(2013年6月15日摄);下图为移民迁入地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新居面貌(2015年6月22日摄)。
  •   移民妇女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点中银绒业针织厂工作(2015年6月22日摄)。该厂每年解决400多名移民妇女的就业。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点,一名妇女带着孩子在村里玩耍(2015年6月22日摄)。
  •   移民李秀梅(右)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点中银绒业针织厂工作(2015年6月22日摄)。移民前,李秀梅在彭阳县交岔乡家中务农,20多亩旱地基本是“靠天吃饭”,遇到干旱年份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如今,李秀梅在针织厂工作的月收入近两千元,加上丈夫在外打工的收入,一家人全年收入是移民前的3倍多。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点万亩奶牛园区(2015年6月22日摄)。移民将奶牛放在园区进行托管,每年可获得补贴2800元。
  • 01.jpg
  • 02.jpg
  • 03.jpg
  • 04.jpg
  • 05.jpg
  • 06.jpg
  • 07.jpg
  • 08.jpg
  • 09.jpg
  • 010.jpg
  • 011.jpg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移民村是宁夏“35万生态移民工程”迁入地之一,目前已完成移民3939户,共1.68万人。目前滨河家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实现了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路以及有学校、有村级活动场所、有医疗服务站等“七通八有”,移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月牙湖乡采取多种途径解决不同移民群体的创收问题,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移民妇女参加培训并在移民村配套的针织厂就业,老年人、残疾人也可以通过家庭肉兔养殖等方式实现创收。

宁夏自2011年开始实施“35万生态移民工程”,计划投资105亿元,用5年左右时间把近35万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的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再用5年时间助其脱贫致富。计划到2020年实现移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区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底,宁夏已搬迁定居移民27.78万人,累计建成移民住房7.44万套。移民逐步走上致富路,适应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