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中国:不该被遗忘的二战盟友
潘宏  ·   2015-07-0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国;被遗忘的盟友》;出版
打印
纠错

  

  随着纪念世界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的开展,关于二战题材的传媒也开足了马力。在图书出版领域,拉纳·米特一本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书,迄今已有五个版本,魅力十足地在全球飞墨留香。其大陆中文简体版被新世界出版社定名为《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以下简称《被遗忘的盟友》),该书巧妙地在目录前嵌入了全球23家知名报刊、传媒和资深学者的书评,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排在首位的书评更是足壮声威。这本书也为中国治史者瞩目,堂而皇地登上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的青年读书论坛,被剖辩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本人作为从业20余年的出版人,因机缘巧合曾助推本书出版,使其及时赶上2014北京国际书展。首发式上,作者千里迢迢应邀接受媒体采访和签名售书的情况,着实成为书展一道亮丽的风景。因如此书缘,便有以下关于本书的品读文字。

  纵览此书,大气磅礴处显现四个特点:

  第一,选题引领冷战结束后历史学研究的中国化和全球化趋势。有关抗战的选题,在中国是个“老掉牙”的题目,但作者却凭借对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奠定了个人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方向,他个人给这出这样的解释:对这个话题的关注,缘于“这是最后一个没有西方史学家充分讨论的故事。稍加观察会发现,有关英、美甚至日本在二战中角色的书籍汗牛充栋,但讨论中国二战角色的书相当少。事实上,西方对中国抗日战争知之甚少,除了一些学者,有关抗日战争的讨论并没有在西方公共讨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世界不了解中国,在作者看来,东西方各自有因,但冷战是根本因素。二战结束没多久,中国就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中的对手。冷战关闭了中外史学家就中国抗战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无法把中国战时历史放在全球史的框架中进行讨论。

  《被遗忘的盟友》这样定义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1937-1945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东亚地区唯一坚持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两大政党。整场战争,国民党利用了大约400万军队,协力牵制了大约50万的日本士兵,否则他们极有可能转移到二战的其他战场。共产党开展了游击战,有效地避免了日本人控制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阻断了他们的军队和物资供应。……1400万中国人死于战乱,8000万-1亿人成为难民……如果中国在1938年投降,中国就会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那么整个亚洲的状况将完全不同,日本帝国称霸整个亚洲的可能性要高很多。 阅读这部作品读者能深切感到作者对中华民族在抗战期间所遭受的苦难、抵抗经历、痛苦选择,给予了深切理解和同情;对整个民族表现出的不屈精神、坚韧气节和巨大贡献,给予了应有的尊敬和评价;作为西方学者,对中国人民民族身份的认同,对现代中国民族主义崛起的关注与探讨,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历史研究本身具有的客观公允的特性。作品的出版恰逢其时地引领了冷战后史学研究的中国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对走向强大的中国,在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下,如何看待过去屈辱的历史;国际社会如何在对历史的研判中预测中国的未来,进行了严肃思考,作品为西方人认知中国,打开了窗口,指明了路径。

  第二,在写作方法上体现了二战宏观构思与参战国微观描述的精当结合。作者辗转多国查阅资料,参考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各大图书馆和档案馆提供的卷帙浩繁和史料,引用了大量中文文献和档案资料,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努力“将有关中国抗战故事的本土研究汇集起来,放在宏大的国际历史背景中”审视;作品拒绝接受中国或日本所谓的民族主义者的历史“常识”,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作品鲜明的“修正”本质。

  作者作为新生代的中国通,有关中国二战时期资料的收集可谓全面。从二战各参战国之间的盟约,到各国不同政治派别的文件,中外驻华使节及侨居者的回忆,中央及地方大小媒体的报道,官修史书,学者专著,个人日记,私人信件,文学作品,记录无所不包。全书正文33万多字,不重复引用资料约320种,耗时10年完成。

  这部作品围绕中国抗战的个别细节,随处可见世界风云在作者的笔端际会开合。作者作为《纽约时报》、《金融时报》、香港《大公报》“中国评论”的专栏作家,令作品体现了视角独到、文笔犀利的风格;作为英国BBC电视台的撰稿人和时事评论员,作品展现了思路清晰、优美的行文。驾轻就熟的史料运用,表现出为学治史的良好素养。作品突出阐释了中国在二战亚洲战场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这一宏阔主题缜密精到的分析和驾驭,体现了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史学研究的深厚功力。

  第三,运用跨学科研究手段探讨中国现代史和当代政治。作品分“大战在即”、“兵灾连绵”、“孤军奋战”、“饮鸩为盟”四大部分共19章,描述了日本侵华起因、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花园口决堤、重庆大轰炸、难民西迁、河南大饥荒、中国远征军、开罗会议、豫湘桂会战、百年雪耻等抗战阶段性重大事件,过程叙述精彩纷呈。作品更具新意的是将国民政府、共产党、盟国各方对日本、汪伪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聚集在毛泽东、蒋介石、汪精卫三大战时人物上,对中国现代政治及社会格局的未来演进铺就了底色。作者认为,中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化必然过程中的偶然,全局贯穿着对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的深刻思考,独具启迪意义。

  作者有关“南京大屠杀”进行了这样的现代政治思考:“中日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别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日本的大东亚主义开始变质,日本人的思维被一种发自内心的信念所占据(若不说是被误导的话),这个信念就是他们有责任去领导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邦,把他们从帝国主义中解脱出来,走上自由之路。而中国则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主义,将日本看作与西方国家一般无二的侵略者,这与日本人的思想南辕北辙。”

  阅读中,有关中国人民族性、国民性的深刻剖析,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中日两国有关这场战争的民族情结在70年后的今天,依然影响着两国关系。作者以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为读者架起了历史反思与现实政治的桥梁,指出了中国百年不屈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与抗日战争的关系。

  第四,昭示了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未来方向。在很多西方人眼中,数十年来,“二战”就是一场以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主的同盟国抗击纳粹德国的血腥战争。在作品中,作者摆脱了长久以来西方中心论的束缚,立足中国国情认识这场战争,对中国抗战的复杂性和艰苦性给予足够理解,认为付出惨重代价、做出伟大贡献的中国,不应被忽略,更不能被遗忘,更蕴含着历史上的中国就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深意。

  在作者看来,1945年二战在亚洲的“突然”结束,留下了“未竟事业”,相比于欧洲,亚洲走向的全面和解,道路悠远而多需时日。各国应从二战中汲取历史教训,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处理好动辄紧张的中日、中美关系。作者在书中强调,战争年代国家间“此消彼长”的“零和”思维,曾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此观点已远不适合和平发展的今天,亚洲及世界范围内的权力分配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在一个区域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成为日趋重要的大国之间,保持和平发展、和谐共处是可以做到且必须做到的。中国国际战略学者曾指出,甲午战争以来120年的东亚战略格局的演变,中日美俄四大国的关系,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与日本国家发展模式直接相关。未来20年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和平崛起既有可能又有先例可寻。非常显见,知往鉴今的史学功能一如既往地丰富着东西方智慧,共同预测了大国关系的未来。

  作者拉纳·米特“后记”中的一句话尤其发人深省:“在中国更为显著或者从长远发展来说,更加意味深远的是利用战争团结中国内部,在世界政治中将中国的形象定位成团结合作而非分裂对抗。”《联合报》前社长、《远见》杂志创办人张作锦先生曾在本书香港繁体版导读中写道:“现在两岸虽说已开放交流,但敌对立场依旧,在法理上和事实上,‘内战’并未完全结束。西方人在二战历史上遗忘了他们的盟友中国,但中国人自己不能遗忘——不能遗忘内战使中国在国际地位和权益上的损伤。如果兄弟继续阋墙,损害就会继续增长。”

  贫弱分裂的中国,何曾被世界想起过;

  强大统一的中国,还会被世界遗忘吗?

  掩卷沉思,这正是这部作品留给全中国的问题思考。

  当然,这部作品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作者从头到尾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奉为正朔,自然对正面战场不惜泼墨,而关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仅有零星叙述。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也远非中国人能够接受,如“战时,试图改变中国的三个男人——毛泽东、蒋介石和汪精卫,各自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而规划了不同的道路。”如此衡量个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即不科学也不严肃甚至是错误的。另外,全书资料的引用,很多取材于台湾馆藏和敌伪档案,对中国大陆的资料缺乏研究分析,所引传媒资料良莠芜杂难辨真伪,实为作品之缺憾。

  但总体而言,这本书能重新让世界了解中国抗日战争之艰难,体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巨大贡献,具有还中国一个历史公道的出版价值。在全球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作品中的诸多缺憾冠以瑕不掩瑜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总编辑)

相关文章:
16国出版机构与我签署备忘录 共同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微信关注 北京周报

微信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ac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