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 · 2025-08-12 · 来源:中国网 |
标签:印度;莫迪;时事 | 打印
| 纠错 |
据印度媒体近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今年以来,多位印度高官接连访华,加之此次莫迪即将来访的消息,似乎预示着印度对华政策的务实一面正在上升。在全球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印正努力为双边关系寻找新的平衡点,应对共同挑战。
若此访成行,将是莫迪自2018年武汉非正式峰会以来的首次访华。预计莫迪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讨论边境、贸易以及全球问题等。有分析将此次访问当作中印关系实质性改善的象征。
中印关系出现改善,深层原因在于全球格局的巨大变化以及两国对彼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前世界格局动荡不安:中美贸易问题悬而未决、印美贸易问题剑拔弩张、乌克兰危机持续、“印太”地区紧张局势未解。两国都需要改善周边环境,以增强自身的韧性。中印关系恶化不符合双方利益,中印“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等重要共识应当继续坚持。
印度对华外交思路也发生了变化。从印度的角度来看,改善中印关系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是为减轻来自中国的压力。加勒万河谷事件以后,印度感受到了中国的军事决心和能力,在边境协议达成的基础上,中印重启朝圣路线并开展贸易谈判,为双边关系持续回暖开了个好头。另一方面,当前印美关系存在不确定风险,美国政策复杂多变,联合美国牵制中国不再是印度的最佳选择。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加征关税一事,暴露了两国关系的脆弱性和复杂性。这让印度意识到,需要在中、美、印三角关系中寻求平衡,与中国加强在金砖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合作的必要性。
尽管中印关系出现回暖,但挑战依然存在。印度依然视中国为“假想敌”,“联美抗中”的冲动并未消除。印度继续参加“四方安全对话”,并联合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莫迪访华虽然意义重大,但仅限于上海合作组织场合,在战略上仍有明显保留。贸易不平衡以及边境敏感问题依然是中印关系中的隐患,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使两国关系取得的进展发生逆转。
因此,要实现中印关系的长期稳定,两国需要坚持务实外交、相互尊重,并抓住发展这一双方核心关切,优先开展经济合作,而非聚焦战略博弈。中印两国人口合计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5%,达28.8亿;按名义汇率计算,两国GDP总和占全球的20.3%,达23.4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印GDP总和占世界的41.7%,达58.37万亿美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开展合作能够驱动经济增长,而对抗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中印关系回暖,是全球格局变化下的理性选择,但关系的改善仍需要时间。莫迪访华虽然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却也提醒我们:战略竞争虽不可避免,但务实合作才是出路。在世界大变局之中,中印若能和平共处,将让双方同时受益;若能携手合作,将重塑亚洲及世界格局。而继续非理性对抗,则将损害两国的核心发展利益。(作者系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