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蓓 魏明昕 · 2025-05-1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江苏;中拉合作;时事 | 打印
| 纠错 |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这样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江苏,这片占全中国1%的陆域面积和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的开放高地,与拉美展开了数十年跨越山海的对话。据统计,2024年,江苏与拉美贸易额547.7亿美元,占中拉贸易总额10.6%;友城交往持续保持活跃状态;连续七年参与举办中拉文明对话论坛。
“中拉合作,可以说是山海虽远以志合。” 江苏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孙轶用这句中国古语,诠释了太平洋两岸的共赢逻辑。从安第斯山脉到长江沿岸,从亚马孙雨林到太湖之滨,一场关于发展机遇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
友城纽带:从政府间握手到产业协同
据统计,目前江苏在拉美地区建有23对友城,其中省级友城3对,市(县)级友城20对,约占中拉友城总数的10%。此外,江苏在拉美地区还有40对友好交流城市。“尽管相隔万里,江苏与拉美国家友城交往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孙轶对《今日中国》西文版说。
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秘鲁钱凯港开港仪式,这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也是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同期江苏苏州市与钱凯市签署正式结好协议,不仅为两地经贸往来开辟了新通道,更为中秘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了地方合作新动能。“今年3月,江苏省副省长方伟率团访问秘鲁期间,与钱凯市政府秘书长苏珊娜·兰希共同见证了苏州港与钱凯港签署友好港口协议。”孙轶介绍道。
在江苏首个拉美省级友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徐工集团在包索市打造的徐工巴西工业园于2019年10月升级为省级境外合作园区,见证了友城合作从单一项目到产业链融合的升级。“徐工巴西公司曾连续三次荣获‘中巴友谊最高荣誉勋章’。”孙轶介绍道,作为江苏省徐州市友城的包索市,也曾被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对华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拉美地区作为新兴市场,与江苏在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上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江苏对拉务实合作持续推进,更多标志性工程落地开花。”他说。
友城的缔结更承载着民生的温度。作为全国最早承担援外医疗队派遣任务的省份之一,江苏自1993年起累计向圭亚那派出20批医疗队295人次开展医疗工作,诊治各类病人131万次,抢救危重病人3万多人次,开展各类手术7万多例。2024年适逢江苏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孙轶说:“援外医疗队以精湛医术造福当地百姓,以仁心仁术展现大爱担当,书写救死扶伤的传奇,架起中拉民心相通的桥梁。”
经贸合作:互补优势下的双向赋能
据孙轶介绍,目前,江苏与拉美国家经贸合作已进入“快车道”,在互惠互利的道路上携手同行,以制造业与产业链合作、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农业贸易与食品加工为三大重点领域。
在制造业与产业链合作方面,徐工集团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设立生产基地,生产工程机械(如起重机、挖掘机),辐射南美市场,年产值超5亿美元;中天科技在巴西东北部阿拉戈斯州投资光纤电缆项目,参与当地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亨通集团参建的墨西哥跨海电力海缆联网项目成功敷设并网运行,系中国电力海缆系统解决方案首次进入墨西哥市场。
在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方面,自2013年起南瑞集团深耕巴西电力市场,设立南瑞巴西公司,大力推动南瑞电力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在巴西的运用,有效提升巴西电网的稳定性和电力输送的高效性;2014年巴西淡水河谷的图巴朗港和我省连云港港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连云港港成为淡水河谷在中国境内开展混矿业务的首家合作伙伴,建立的混矿基地长期供应长三角钢厂。
农业贸易与食品加工方面,2018年宿迁洋河酒厂以竞价方式收购了智利第二大酿酒集团VSPT12.5%股权;江苏苏豪集团、南京桂花鸭集团长期进口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大豆、牛肉等农牧产品,年贸易额超8亿美元。
此外,江苏与拉美国家经贸合作还呈现出向新能源、数字基建等新兴领域延伸的特征。苏州金龙海格客车的足迹已经遍布秘鲁、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等多个拉美国家,2024年12月,100辆苏州金龙纯电公交在乌拉圭总统府门前交付,该批订单为乌拉圭史上最大纯电公交车订单,乌拉圭时任总统拉卡列亲自为这批纯电公交剪彩。2025年1月,由天合光能供货的巴西三座光伏电站(Solar Park)成功并网运行,总装机容量高达21MW,为巴西注入更多清洁能源。
文明对话: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人文力量
10年来,在中拉论坛框架内,中拉人文交流蓬勃开展,形成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中拉人文交流格局。而其中,由江苏省外办联合中国社科院拉美所、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打造的 “中拉文明对话论坛”这一对拉交往品牌,更是有效促进了中国与拉美各国人民的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不断深化,为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人文力量。
回顾“中拉文明对话论坛”的发展历程,孙轶说:“8年来,论坛从设想到现实,从理论到行动,由此构建的人文交流机制不断丰富拓展,助力实现深化传统友谊、凝聚广泛共识、协调全球治理的合作目标,进一步放大全球南方国家声音,已成为中国和拉美地区最重要的公共对话平台之一。”
据统计,论坛集学术研讨、媒体交流、友城交往、经贸对接、产品展示、文化体验于一体,累计共举办19场配套活动,发布24项合作成果,来自中国和20多个拉美国家政经学研媒各界人士约2000人参会。8年来,论坛形成了稳定的中拉文明交流互鉴对话机制,并引领带动双方在经贸、教育、文化、青少年、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持续升温。
“江苏省外办的参与,为论坛注入地方特色和实践经验。”孙轶介绍道,通过举办江苏—墨西哥科阿韦拉州企业对接会、“新时代新视届”江苏—拉美影视展播月、江南文化与拉美文化对话—赏“食”文化沙龙等配套活动,为推动双方围绕经贸、人文、卫生、科技等领域加深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鲜活实例增进拉方对中国发展理念、道路、制度的理解认同。
2025年是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按照“共同主办、每年一届、轮流承办”原则,今年的活动将由江苏省外办牵头承办,并更名为2025中拉文明对话。孙轶特别向《今日中国》记者介绍了活动初步安排。“为积极响应和宣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以中拉文明对话凝聚共识增进互信,有力服务南南合作与总体外交,我们考虑以今年中拉论坛运行十周年为契机,申请将中拉文明对话纳入中拉论坛机制。”他说。
据悉,活动期间,还将举办“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日”等配套活动,准备邀请拉美国家前政要、驻华使领馆官员,中拉友城代表、知名学者、文化名家、媒体人士、智库专家、在华企业、青年代表等出席活动。“作为活动成果,我们计划发布全球文明对话学术伙伴网络倡议、成立中国—拉美国家高校联盟等,以文明互鉴和地方交往丰富中拉合作内涵,为新时代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助力中拉关系在更高水平向前发展。”孙轶说。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