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30 · 来源:聚焦中国 |
标签:美国;关税;时事 | 打印
| 纠错 |
过去一周,多家美国主流媒体报道了特朗普有关中美沟通的表态。美国《时代》周刊4月25日刊发对特朗普的专访,文章中提到特朗普说4月22日他已与中国领导人通了电话,并称其团队正在与中国就贸易协议进行积极谈判。另据《纽约时报》报道称,特朗普4月25日一早面对记者时,坚持了他已与中方通电话的说法,但当记者追问“具体是谁在和中国通话”时,特朗普又表示“不能告诉你”,“是谁不重要”,“适当的时候再说”。对于所谓“中美在通话”“中美正就贸易协议进行积极谈判”等信息,中国外交部予以否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近期两国元首没有通话,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4月27日在接受ABC新闻采访时表示,美中双方存在达成关税协议的路径,但他不知道特朗普是否与中方进行了交谈。贝森特的此番言论实际上也否认了特朗普此前关于已与中方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的说法。
特朗普频繁释放中美关税谈判的虚假消息的做法,让国际社会再次对美国政府的“不确定性”有了直观的认识,也对美国的信誉造成打击。美国为何要频繁释放中美沟通的信息呢?
01. 转移美国内矛盾与压力
美国国内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撕裂、政治极化等。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美国国内矛盾。贸易战的不确定性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导致股市波动频繁、美元波动加剧、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利润下滑的压力等等。美国国内已爆发了多起大规模的反特朗普示威游行,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也下滑到就任总统以来的最低点。在美国社会矛盾因“对等关税”被激化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通过释放谈判虚假消息,制造出一种政府正在积极解决对外贸易问题、争取经济利益的假象,试图转移国内民众对其国内政策失误和治理不力的关注,缓解国内矛盾和对其执政能力的质疑。从美国国内的反应看,释放中美谈判的消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市场的紧张情绪,稳定股市和汇率,避免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动荡。特朗普释放中美谈判消息,也是为了争取政治利益与支持。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内部存在不同的利益派别和政治诉求。释放谈判虚假消息可以向共和党内部传递“中国服软”的错觉,从而维护特朗普政府强硬对外的姿态,争取党内的支持和团结,巩固其在党内的政治地位。同时,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等政治活动中,这种消息也有助于争取选民的支持,为共和党选举造势。
02. 维持国际贸易高压姿态
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以美国收割整个世界,以单边主义对抗国际多边贸易秩序。特朗普释放中美谈判的虚假信息,也在试探中国反应,并从中国官方对这些虚假信息的反应以及社会舆论中,判断中国在关税问题上的底线、态度和可能采取的措施,为美国下一步的贸易策略调整提供依据。如果中国未明确否认或做出让步表示,美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施压力度;反之,则可能会调整谈判策略。特朗普也有向其他国家传递中美即将达成协议、贸易紧张局势即将缓和的意图,目的是让其他国家产生一种“中国服软了,自己更不该对抗美国”的错误印像,促使其他国家尽快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试图通过营造与中国谈判的假象,来缓解国际社会对美国单边主义及破坏自由贸易秩序的批评,维护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和国际声誉。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释放与中国谈判虚假信息具有多重目的。但在中方的辟谣声中,特朗普不仅意图破灭,更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声誉。
03. 暴露了美国政府在中美关税方面的两难境地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是中方对美国“对等关税”的态度。特朗普或许就根本没有想到过,中方的态度会如此坚决而强硬。这让他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主动找中国谈?还是一直坚持到底?哪一种对特朗普而言都不好受:主动谈判,有损本届政府强硬的形象,但坚持下去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国内物价上涨、供应链中断,企业和消费者都承受着巨大压力。2025年美国消费者面临的平均有效关税率为25.3%,为19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也截然不同。一些制造业企业期望通过高关税来减少进口竞争,保护市场份额;而依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则希望降低关税,以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分裂使得政府难以制定统一的政策。美国是中国商品的重要市场,中国也是美国许多商品的出口目的地。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遏制中国,但两国的贸易关系深度交织,美国很难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如果进一步加征关税,美国企业可能无法找到可以替代中国产品的高效、低成本供应商。保护本土产业与依赖中国供应链,遏制中国技术发展与损害美国企业利益,短期政治收益与长期经济代价,这些矛盾是特朗普处理中美关系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中美关税僵局下,特朗普频繁释放中美谈判的虚假信息,暴露了其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两难困境。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特朗普政府主动发起关税施压,那么想走出这一困境,还需要其主动作为,而不是指望中国屈服。因为在事关尊严和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不会屈服。中方态度始终如一: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